今年7月中旬以来,饱受水患之苦的湖南人民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至少340多人丧身,8万多间房屋倒塌,100多万亩农田绝收,灾区一片狼藉,官方媒体却被要求只作正面报道。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湖南日报》这次对于抗洪救灾的报道一定不会让当局失望,因为报道突出了“主旋律”,那就是:广大军民在政府领导下战胜了洪水,灾民得到了妥善安置。但是看过凤凰卫视实况报道的人都看到了这样一个镜头,亲临指挥抗洪救灾的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慷慨激昂地发表讲话,围在他身边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们的脸上却只有痛苦和惶惑的表情。香港《亚洲时报》以婉转的口吻说,灾民们对考察抗洪救灾的温家宝总理有关灾情的讲述,“与《湖南日报》的说法,可谓形成对比。”《亚洲时报》还说,回良玉副总理“要求媒体不要报道负面新闻”。
中山大学自然灾害专家梁必骐表示,官方媒体关于这次洪灾的报道隐瞒了灾情:
“有一些灾害没有如实报道,比如说人死的比较多结果报的很少。”
老家在湖南的自由撰稿人曾宁表示,中国的新闻媒体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在自然灾害的报道方面基本上是报喜不报忧, 他要隐瞒自然灾害的真实情况,我想这个情况和中国现在的国情形成的文化是有直接的关系的。”
曾宁说,尽管中国保密局不久前有新的政策出台,不再将自然灾害相关讯息列为国家机密,但是中国要成为一个开放的、透明的社会还需要一个过程:
“夏永(音译)先生前不久被提拔为中央保密局的局长正部级的官员以后有过一些新的政策出台,其中一个就是属于自然灾害的信息都不再列入国家机密,也就是说所有与自然灾害有关的信息包括死亡的人数、灾害的程度都应该做为非国家机密向民众向社会开放。但是做为中国的这种专制历史本身是非常漫长的历史形成的,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这样一个情况我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位评论家表示,中国的一些政府官员对于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的理解有偏差:
“他们理解的应急机制是尽可能的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把这些突发事件控制在能够控制的范围内而不要让它扩大、不要让民众知道。他的这种应急机制完全在方向上就走向了背论。”
中山大学的梁必骐教授表示,中国在建立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这次由第4号热带风暴所引发的灾害确有猝不及防之处:
“现在国内在台风防范方面还是比较好的,周围那些台风的监测网、雷达网都已经建立起来了。这一次的突发可能没有估计到暴雨,暴雨引起了一些灾害这点没有预计到。一般来说台风在福建登陆都是往北上的这次跟往年的台风不太一样,可能这一点在预报上没有很好的注意到。”
第4号热带风暴所引发的洪涝灾害的重灾区还包括福建和广东两省。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