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最新报告认为,尽管十年前,世界各国的领导人许诺要消除饥饿,并设立了在2015年将全球饥饿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但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在消除饥饿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进展。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星期一发布题为《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的报告。报告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3年,全世界有8.54亿人处于半饥饿状态,其中绝大多数,即,8.2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报告说,1996年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的“世界粮食高峰会议”曾设立目标,要求到2015年将世界饥饿人口减少一半。十年过去了,世界仍面临让人悲哀的现实:国际社会在减少饥饿人口方面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的饥饿人口从十年前的8.23亿减少到目前的8.2亿人。减少的幅度微乎其微,在统计误差的范围之内。
报告还指出,就全球的财富而言,如今的世界比十年要富裕多了,生产的食品也更多。但国际社会缺乏应有的、以消除饥饿为基础分配食品的机制。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北美联络处的发言人麦克-哈吉就此表示:“显然,哪里有混乱,哪里就缺乏适合生产食品的条件。但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饥饿人口的增长也有其他政治经济的原因:由于世界贸易的不公平、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致使农业生产成本变得很昂贵。因此发达国家需要改变他们的贸易政策。”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报告说,从1990-1992年到2001-2003年期间,亚太地区的饥饿人口有所减少,但主要在中国和越南。同时,大多数南美洲国家也在减少饥饿人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大多数中美洲国家出现了退步;而在非洲,艾滋病、战争,以及自然灾害阻碍了撒哈拉以南国家减少饥饿人口的努力。“粮食和农业组织”北美联络处的发言人麦克-哈吉指出:“东亚在削减发展中国家饥饿人口的比例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00年时,东亚国家的饥饿人口占整个发展中国家饥饿人口的20%,而目前则为17%。”
尤其是在刚果,饥饿问题令人担忧。刚果从1998年到2002年一直处在战争之中,饥饿人口从1992年的一千二百万增加到2003年的三千六百万,十年增加了两倍,饥饿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2%。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呼吁各国在农业领域增加投资,特别是在以农村经济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报告指出,贫穷国家存在一个“饥饿-贫困的陷阱”,饥饿既是贫困的后果,也是导致贫困的原因。因为饥饿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产能力,并且阻碍摆脱贫困的努力。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