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近年,随着网络和新通讯工具的流行,一种和传统语言非常不同的文字开始在中国流行,使用者称之为火星文。火星文的流行和传播,不但对传统文字形成了冲击,也使中国的网络警察部门非常头痛。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再见被写成阿拉伯数字886,谢谢则成了阿拉伯数字3和英文字母Q,这种被称为火星文的网络文字目前在中国青少年中日趋流行。在谷歌上用火星文进行搜索,瞬间可得到超过三百万条积累,其中包括许多火星文研究文章,甚至还有对中文内容进行翻译的火星文转换器。
维基百科介绍说,火星文,字面可解作火星人用的文字。同时,由于中国的GFW (本台编辑注:GFW是The Great Fire Wall of China的简写,意指中国网络防火墙,字面意思为“中国防火长城”)以及网际网路关键字过滤体系的缘故,有一些人为了使文章能够在不被过滤的情况下顺利发表,而采用的一种以偏旁音或者音近字来表音的文字。
这当然是一种悲哀,造成了人和人之间交流的不规范,增加了困难,尤其是上网和不上网的人之间无形中出现了障碍,同样一种符号有的人根本就不懂,这是不应该的
原美国的电子杂志主编李洪宽介绍说,火星文,最初是由台湾一些青少年在网络上发展起来的。
“火星文一开始都是台湾媒体的用语,现在上网都是年轻人,喜欢用简体。象漂亮妹妹用mm代替。他们比较懒,所以常用词组就用缩写来代替。 慢慢就形成一种风气,用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看不懂,台湾人就叫它火星文。”
火星文的来源,包括了同音别字,注音字,相似音字,港台特殊用语字,以及日文和英文中的缩写字等。由于这种文字属于开放系统,所以每天都不断有新的文字增加,一旦获得网络使用者的认同就可能大为流行。
中国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网络作家张先生表示,在中国网络的政治经济社会论坛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创新文字。
“一般都是在过滤词之间加一些符号。象江泽民就用江贼民或者江建民来替代。别人一看就明白,网民心里也知道中国都是封锁关键词,找到这个窍门,随着不断封锁就越来越多地用一些自己的词汇。后来这些词也被大众接受了。可以说是中国火星文字的一种翻版。”
最新一期的亚洲周刊报道说,最近有一名叫做北风的网络作家,把中国作家笑蜀的一篇政论文章,通过转换器换成了火星文体,结果顺利贴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文章看上去很象电脑乱码,但细看之下,却完全可以明白文中的涵义。
李洪宽表示,互联网目前犹如史前洪荒年代,新文字出现可能带来新的文化冲击。
“这当然是一种悲哀,造成了人和人之间交流的不规范,增加了困难,尤其是上网和不上网的人之间无形中出现了障碍,同样一种符号有的人根本就不懂,这是不应该的。”
目前,火星文更多的是九零年代后出生的青少年在网络和手机短讯中使用,这种新潮的语言虽然受到了许多正统文字工作者的批判,但其流行和扩张的速度却非常之快。也有评论认为,这种新型的文字,也将成为中国网民反抗网络封锁的一大利器。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