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研討會
2005.06.09 00:00 ET
由美國新澤西州共和黨籍衆議員史密斯發起,勞改研究基金會於星期三組織了一場題爲“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的研討會;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的採訪報道。
研討會在雷伯恩衆議院辦公大樓舉行。發起這次研討會的史密斯衆議員因故未能到會。羅伯特-肯尼迪人權紀念中心創始人凱麗-肯尼迪爲研討會作開場白;她說:
“中國顯然面臨人口統計和經濟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挑戰;現在的問題是,中國乃至所有的國家能夠多麼成功地應付這些挑戰:是推行符合人類不可或缺的自由和普世人權價值的戰略呢,還是選擇走限制和控制自由的道路?作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如何經營自己的增長對於整個地球有着極其重大的影響。”
這位人權活躍人士表示,人人有理由對中國穩定人口增長的方式表示關注:
“鑑於中國幅員之廣闊、影響之重大,能否保證中國成爲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自由的社會,關係到世界上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進而言之,能否保證中國以合於人道的方式來穩定人口增長也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這個合於人道的方式是尊重人權的,是與人類對更加正義、更加和平的世界的追求完全一致的。”
大赦國際亞太宣傳部主任庫馬在研討會上呼籲各界人士,尤其是2008年前往北京奧運的各國婦女運動員和與中國做生意的西方廠商,敦促中國政府放棄一胎化政策。
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永和鎮計劃生育官員高小端介紹了她本人和她所在的部門推行強制計劃生育政策過程中的問題:一,雖然政府文件中沒有明文規定拆掉計生違反戶的房子,但是拆房子的事件曾經發生過。二,抓人拘押問題。她說,計生辦公室抓人不需經過司法部門同意;三,結紮問題:97年的一次調查顯示,她們鎮的育齡婦女的結紮率約爲75%;四,流產問題:她所在鎮平均每月有10-15次人工流產。
美國非政府機構“天主教徒爲了自由選擇”組織負責人基斯林,介紹了她和其他一些宗教界人士2003年9月去中國瞭解計劃生育情況的觀感。她說,她不懷疑中國在推行計劃生育政策過程中繼續存在侵犯人權的現象,但是以她們所見,中國在這方面有進步:
“事實上,我們在所訪問的幾個縣裏沒有看到多少強迫墮胎、或者強迫絕育的證據。我們看到了一些積極現象。”
“天主教徒爲了自由選擇”組織在會議現場所散發的小冊子表示,中國政府正在採取積極步驟,以結束推行計劃生育政策過程中的強迫做法。人們有理由對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及其推行表示關切,但是更重要的是與中國保持接觸。
原美國人口普查局中國問題專家愛爾德在題爲“中國誤入歧途的一胎化政策”的發言中說,一胎化政策給中國帶來了不平衡的人口性別比率和人口老年化問題。
新疆企業家熱比亞在發言中表示,從1989年開始,中國政府在新疆的計劃生育政策一步步收緊。根據今年1月6號《烏魯木齊晚報》的消息,在第9個五年計劃期間,新疆的人口減少了三百萬人。新疆一個網站同一天聲稱,58% 新疆維吾爾族婦女由於患病、服用避孕藥、或採取其它避孕措施而不能生育。
旅居美國的安德列亞-姚在研討會上表示,政府不合情理的計劃生育政策迫使她三次墮胎。她說,中國婦女爲了降低中國的人口出生率,付出了可怕的代價。
勞改研究基金會執行主任吳弘達在題爲“中國用不人道手段進行人口控制”的發言中表示,一些人對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缺乏義憤,他對此很不理解:
“特別是美國的學者、政府官員,他們對於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是有知識、有認識的,消息是靈通的,但是他們對於這個政策卻總是有着與我們不同的思想、標準、態度和語言。中國政府安排他們去訪問,他們回來後就說,現在有些情況是好些了。這些人在談到美國的貧窮和墮胎問題的時候,是那樣重視倫理,但是一談到中國計劃生育問題的時候,他們會說,‘那確實很糟糕,但是…’ 我倒要問,您這‘但是’是什麼意思?”
美國民主基金會主席格什曼在研討會上作主旨演講。他舉印度一些地區、韓國、臺灣、俄羅斯和歐洲爲例說,這些地方沒有推行強制性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卻非常低。他認爲,強迫推行一胎化政策是沒有必要的、有害的;他說:
“我的感覺是,中國最終也許會省悟這樣一個事實:強制性計劃生育對它自己並沒有任何好處。”
大約30人出席了星期三的研討會。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的採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