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和香港排名下降
2005.09.30 00:00 ET
世界經濟論壇昨天發表《二○○五至○六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在被調查的一百一十七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競爭力排名由去年的第四十六位滑落至今年的第四十九位;香港亦由去年的第二十一位降至第二十八位。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駐香港特約記者心語的採訪報導。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28日發佈《2005-200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在被調查的117個國家和地區中,芬蘭連續第三年保持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領先地位,美國依然位居第二。至於香港的排名就由去年的第二十一位大跌至二十八位,比亞洲的臺灣、新加坡、日本、南韓及馬來西亞排名都低,中國則排行四十九,比去年微跌三位。報告解釋本港的排名較去年下跌七位的原因,主要歸咎於本港的「公共機構指數」明顯惡化,「香港已讓人覺得在司法獨立和產權保護方面削弱,以及政府在制訂政策時存在偏袒的做法。」另外,香港在貪污方面的表現評分,也比往年下跌許多。
港府發言人星期三深夜迅速對此報告回應表示,香港在「宏觀經濟環境指數」及「技術指數」的表現都有改善,並對報告提出香港在「公共機構指數」的排名顯著下跌,感到失望。發言人強調,世界經濟論壇對香港的指控「毫無根據」,香港資訊流通、司法獨立、透明度高,也都可以防止制度化的「官商勾結」。
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沒有數據顯示香港的競爭力下降。不過,港府會以冷靜和虛心的態度研究報告內容,亦會委派在瑞士的同事向世界經濟論壇方面瞭解一下。而香港律政司長梁愛詩表明香港司法獨立,看不到指控有任何證據支持。她表示,市民有需要時,可在基本法保障下提出司法覆核,即使面對司法覆核,政府亦並非每次都獲勝 ,勝訴率約是八成左右。
而關於中國的排名,也比去年輕微下跌,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兼論壇全球競爭力項目主任克拉羅斯指出,參與排名的經濟體數量增加是中國排名下降的原因之一(二○○二年報告評估的國家和地區僅有八十個),但中國宏觀經濟環境的評分確實出現輕微下滑。不過香港恆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認爲,香港過去數年,無論在營商環境及運作效率方面都轉差,政府及商界都要努力改善。他又說,世界銀行早前指港府發出的商業牌照的時間較其他地區長,證明效率方面需要改進。
香港時事評論員李國城就此向本臺分析表示,中國的貧富懸殊,產生了許多社會問題,這是造成整體排名下跌的最主要原因。
克拉羅斯說,中國需要加強經濟制度支柱,提高教育體系的質量,並需要繼續改善公共健康服務。教育是開發一個國家未來創新潛力的關鍵,中國在這方面面臨嚴峻挑戰,他特別指出,中國的高校就學率十分低,在全世界排名第八十五位。
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副院長吳大琪向本臺坦承科大在招收大陸學生時,所遇到的情況:「農村的學生不易招收,造成不平均之現象。」
世界經濟論壇根據一百多項指標來衡量各經濟體的競爭優勢和劣勢,協助商業界和決策者優化政策、深化改革。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駐香港特約記者心語的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