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城镇今后每年就业缺口为一千二百万人,同时农村还有多达一亿两千万的富余劳动力。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星期三公布的《关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显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态势将长期存在。这份报告是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调查”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两份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报告指出,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一千万人,加上下岗失业人数,每年有两千四百万人需要安排就业,而目前中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八、九百万个,算上补充自然减员,每年仍有一千二百万人难以找到工作。报告还说,按照中国土地容纳劳动力的限度,即使已经有两亿农民进城务工,但仍有一点二亿富余劳动力。
总部在纽约的中国劳工观察负责人李强表示,中国中大部分新增工作机会都被农民工占有,这是导致中国城镇人口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中国就业机会增加了,城镇失业人口很大部分是因为民工进城以后,把原来的工作机会占据了,就增加了大量的城镇失业人口。”
李强分析说,农民工工资低,福利待遇差,恢复权利被剥夺,因此很多企业愿意雇外地民工,而不愿意雇佣本地居民。此外,中国就业难的问题除了经济因素外,也有劳动力结构的问题。
“农村民工找的工作是一个最低工资,不是一个生活的工资,可以比较国营企业、城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如果国营企业他们给的相对是一个生活工资。我们现在看到一些统计数字,广州市的平均收入一年将近是两万人民币左右,这两万人民币是不包括农民工的。”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员强调,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复杂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不过,经济学家,美国的当代中国问题研究总编辑程晓农说,中国的就业难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问题。
“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讲,短期内衡量经济发展的快慢用GDP也许是合适的,但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否成功,单看GDP 的数字是不行的。必须要看它能否促进整个社会的就业,换句话讲就业是这个社会大部分劳动力通过工作增加赋值的一个基本手段。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能够带来多数社会成员能够充分就业,那么这个发展是不正常的,是空的。”
程晓农举例说,世界上任何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存在工程师短缺的现象,唯有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却发生工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中国的问题在哪儿?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正常,它的很多发展内容是政府用投资强行堆出来的,或者是政府用房地产商强行完成的。很多经济发展的活动是为了满足政府的政绩和政府官员通过批地为财政捞收入的需要,最终这个代表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年轻劳动力在中国找不到就业机会。”
报告指出,中国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电器、制衣制鞋和餐饮服务领域,他们之中,百分之七十左右只有初中文化,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只占百分之十三。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