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顿记者报道收费问题
2007.04.03 00:00 ET
(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令整顿报社记者站,严禁记者和新闻机构以问题曝光报道要挟钱财。以下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就此所做的采访报道。
美联社星期二的报道说,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令整顿报社记者站,严禁记者和新闻机构以问题曝光报道要挟当事人或当事单位钱财,是在一月中旬《中国贸易报》驻山西记者站“专题部主任”兰成长被黑煤矿主围攻致死后做出的。对此,“中国新闻人”网主编郭远光表示:
“整顿记者站肯定是好事,目前记者站是一个良莠不齐的一个群体。很多记者站的记者包括站长的文化水平太差,有些甚至没有文化,只是他的人脉特别好,所以在记者站挂职。这些人的新闻素质很差,经常闹出一些不好的事。现在记者站的功能已经成了发行广告的中转站了。”
记者站本来是新闻媒体跨区域的对外延伸机构,但在中国却变成了有些媒体发行、拉广告,甚至盈利的机器。中国《了望东方周刊》驻西南地区记者王甘霖也认为,整顿记者站是件好事:
“现在所谓的记者站,除非那些官方报纸,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等,其他的报纸象《中国贸易报》在内搞记者站的目的就是为了创收。中国媒体的生存状态,没有办法,先打记者站的招牌,花20万,30万就给你一个国家新闻总署正规的记者证,这些人不会写稿子,那就做发行、做广告、做经营。他要给报社每年交几十万买记者身份,是迫于无奈,只好去敲诈。”
《中国贸易报》兰成长被毒打致死,中国著名调查记者王克勤表示,就是因为记者站与驻站当地黑煤矿主的利益失衡引起的。事件发生之后,《中国贸易报》对外称,兰成长是报社试聘工作人员,不是记者。王甘霖对此表示:
“现在很多人打着记者的招牌曝你的光,他的惯用手法是写一篇文理不通的稿子让这个单位看。于是这个单位只好买单了,要么做广告、要么定你的报纸、要么直接就给你摊现金。”
中国有媒体刊登调查报道说,兰成长前往出事地点时随身携带的报社介绍信上称其为“记者”;兰成长生前曾对朋友讲,他每年有要向报社上缴18万元的任务。不过,郭远光认为,兰成长的死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整顿有联系,但不是因果关系:
“今年的整顿我估计就跟兰成长的死有关,实际上每年春节以后,三月份的时候,新闻出版总署总会颁布一些规定,都是一些三令五申的事情。”
既然三令五申也可能不奏效,那中国政府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做?郭远光接着说:
“很多东西都是三令五申要比不令不申的好。”
郭远光和王甘霖都认为,在中国真正的新闻记者不会做“有偿报道”或要挟钱财的事;尽管现在问题比较严重,但新闻环境将来肯定会逐渐变好,违背新闻道德和操守的事肯定会减少。这就像《南风窗》主笔章敬平在一篇文章中所说:“我们是记者,不是商人,收入不是我们出卖公众知情权的借口。”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