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軍事發展
2004.12.01 00:00 ET
美國民間學術機構``美國企業研究院``舉行中國問題研討會,討論中國軍事發展的未來,以及自中共十六大以來中國領導層的變化。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希望的採訪報道。
``美國企業研究院``星期二的研討會題爲``大躍進:中國軍事發展的未來``。發表演講的專家大都參與了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的寫作,書名爲《中國的文武變化》。在書中,10名專家撰文討論了自中共十六大以來,中國領導層中文官與軍事將領關係的變化,以及共產黨和軍隊的關係。他們還討論了中共十六大以來,軍事領導層的變化,中國的領導精英,以及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前景等。
美國民間學術機構``蘭德公司``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詹姆斯-馬爾瓦能,在研討會上論述了自中共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和軍隊的關係。
他表示,江澤民在2002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六大期間雖然放棄了大多數職權,但他還是保留了中央軍委主席的職位。這在他和胡錦濤之間引發了一場典型的權力鬥爭,因爲胡錦濤也在設法鞏固他本人對軍隊的控制。這種局面使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時處在一種尷尬地位,因爲軍隊一方面需要繼續獲得現代化的支持,另一方面它又爲指揮系統缺乏清晰度而擔憂,尤其是在危急時刻。 馬爾瓦能指出,雖然胡錦濤在薩斯疫情危機和中日潛水艇危機期間,以及在發射神州5號過程中,顯示了他領導地位得到鞏固的跡象,但是,在2003年11月舉行的黨中央全體會議期間,江澤民再次拒絕讓出中央軍委主席的職位,這使中國軍方繼續處於一種指揮系統混濁不清的境地。
馬爾瓦能認爲,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不但會對中國的政治和軍事權力安排造成損失,而且一旦發生危機,中國目前的政治軍事指揮系統將面臨嚴重挑戰。
《中國的文武變化》一書的另一位作者,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斯科特-坦納則探討了胡錦濤作爲中國新國家安全領導人的角色。他表示,胡錦濤上臺後所面臨的兩大挑戰是:中國領導層交接過程中的權力鬥爭和中國文官和軍官的關係問題。江澤民不放棄軍事權力,就意味着胡錦濤還得繼續設法獲得江澤民的信任和支持。中國的權力分配不是機構化的,任何領導人的升職都是靠上一屆領導人的青睞和個人喜好。
坦納教授指出,胡錦濤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政界和軍界關係的不清晰。例如,中國軍隊中的不少將領覺得應該更效忠於江澤民,而不是胡錦濤。胡錦濤與許多文職官員的關係也不如江澤民那樣廣泛。中國正出現越來越頻繁的民衆抗議示威事件。作爲中國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如何能夠發揮國家安全領導人的作用呢?
《中國的文武變化》是美國企業研究院,傳統基金會等民間學術機構聯合編撰的第六部有關中國安全防禦和軍事發展的文集。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希望的採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