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已经被正式任命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对于林毅夫的任命,有的人认为是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承认,也有的人认为林毅夫不一定是把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通过世界银行带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最好人选。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申铧的采访报道。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宣布对林毅夫的任命时说,林毅夫是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也是发展领域尤其是农业方面的专家,他到世界银行工作将会带来一套独特的技能和经验。现年55岁的林毅夫出身于台湾,他在1979年抱着两个篮球横跨台湾海峡,游到大陆,后来在北京大学上学,并于1986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经济学专家刘芍佳在谈到世界银行为什么选则林毅夫出任这一要职的原因时说:
“因为他是在台湾长大的,台湾是个民主的社会,至少在美国人价值里面是这么认为的。第二,他受过美国最好的教育,有美国芝加哥的学位。第三,他的观点就是主张比较优势的观点。比较优势的观点就是有什么优势就做什么。这符合现在西方的观点,也符合美国人价值观的一部分。”
美国耶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告诉本台,林毅夫出任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是个不错的人选:
“他是在华人经济学家里面是做得非常出色的一个。另外,他把北大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给做起来了。而且对整个中国经济学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些加在一起对整个中国经济学的教育和研究贡献非常大。另外一方面,他对中国这些年的经济改革,对8、90年代的农村经济改革,关于这些经济发展的政策的一些方面的贡献都非常大。”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这个职位长期以来一直是欧美人士出任。上一任是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他已于去年10月离职。有报道说,中国政府在世界银行领导人访问中国时,曾经表达过希望世界银行能够委任熟悉中国经济情况的人士加入,其中林毅夫是主要人选。现在林毅夫真的当选,刘芍佳认为,这表明世界银行承认过去所犯的错误,并要重新对世界银行的形象进行包装:
“现在世界银行的信誉很不好。可以这么说,很多发展中国家,比如说拉美,你们种咖啡就光种咖啡,种香蕉就光种香蕉,什么都不用种了。结果搞得人家经济单一,出口价格一下降的话,因为种得多了就影响人家的国民经济收入。这就是以前世银干的。现在林毅夫过去了,他的整个价值观就是比较优势,符合以前世银的东西。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最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但是他的观点又是比较优势观点。这在美国和以前世银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非常熟悉的林毅夫进入世界银行,可以通过这个国际性金融组织把中国的经验带过去,有助于丰富世界银行对新兴经济的理解,也可以把中国成功的经验带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不过,陈志武对这一观点并不认同:
“因为他这些年认为,资本到底是公有还是私有这本身并不是太重要。这一点我没办法认同。所以从这个观点上说,有一些观点可以更好地把中国的经验推广到其他国家的话,或许其他经济学者更合适,比如说周启然(音)、赵维英(音)、张五常、樊刚等等,中国经济学界的这些人物实际上对过去30年的中国经济的成功经验在认识上面我觉得比林毅夫要强一些。”
林毅夫将在五月份到世界银行走马上任。
自由亚洲电台申铧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