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在台湾的立法院选举中,国民党大获全胜,赢得立法院三分之二的议席;陈水扁总统领导的民进党遭遇惨败。台湾政治局势的这一变化又将如何影响两岸关系呢?本台记者申铧和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以及美国华盛顿的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黄靖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记者(申铧):这次国民党在立法院的选举中大获全胜,我首先请教一下张先生,你觉得是选民全心全意支持国民党呢?还是说对民进党表示不满?你怎么解读这个结果?
张:“我想这次选举的结果有几个。第一个当然是一个新的选举制度:单一选区、两票制,本来对国民党泛蓝的基本盘是有利的。第二个,民进党过去将近七年多的执政,一般的民众是感到不满意的,因此也把它评作对民进党政府、特别是陈水扁总统七年的这样一种信任的投票。第三个,大概也很清楚的,这次在竞选的基调、竞选的主轴跟竞选的策略上,泛滥基本上是团结的,泛绿这个部分基本上没有整合得很成功。”
记者:“你觉得这表明选民不支持陈水扁推行走向独立的路线,支持跟大陆更好的关系,你觉得有没有表明选民在这方面的一些倾向呢?”
张:“我相信这一次立委的选举,两岸关系固然是其中一个议题,但似乎还不是非常的凸显,因为这一次更多的是民众对于包括现状的现实问题、包括对民进党过去执政的绩效以及在短期间内在政治上不能够得到更多中间选民的支持,可能这方面的关系远大于对统独这样一个立场的看法。”
记者:“这似乎和现在美国的初选有点相似,选民现在期待的、渴望的是一种变化,是不是?”
黄:“我想是的。我同意张先生的一些说法,但还有一点我要补充:立法院选举实际是一个地方选举。在地方选举里面,关于民生啊经济啊老百姓的切实生活问题可能占更大的比重。但是,如果到了全国性的选举、到总统选举,可能在国家的安全方面、主体意识方面以及政治上的安全,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大的波动。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也同意刚才张先生,这不是一个统独的选举,是生活好与生活坏的选举。民进党执政七年来,可能是把生活搞得不怎么好,但是有一点,如果一旦进入谢长廷与马英九之间的总统选举的话,可能台湾意识或者两岸关系又会有一些效果。所以,我觉得国民党在这个问题上尽管大获全胜,也不能大意。”
记者:“所以国民党全胜以后,马英九在庆功会上似乎非常的低调。但是我们知道,星期一立法院选举之后的第一天,台湾股市开市,股票市场大涨,这表明投资者对今后的经济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啊?张先生,您觉得这个选举结果尽管现在选民还没有过多地考虑到两岸关系,您觉得这个选举结果会对两岸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张:“这一次选举的结果跟两岸关系最具有相关的就是:国民党不管能不能在今年的3月22号赢得总统的大选,由于现在国民党在立法院已经超过三分之二,甚至国民党联合它可以结盟的其他成员已经可以超过四分之三的绝对多数,因此对民进党意图透过立法院所谓修宪的方式来进行大陆方面所谓的‘法理台独’,这个疑虑近乎等于零了。”
记者:“谢长廷最近曾经说过,他在两岸关系上的政策是共生共荣,他说他会推动两岸之间的对话。不管是不是谢长廷最终能够赢得总统大选,民进党的两岸关系政策都会发生变化,黄先生觉得呢?”
黄:“我觉得这个是肯定的。因为只有求变,民进党才能继续维持生命。”
记者“你觉得在两岸政策方面,民进党过去的两岸政策为什么走不通呢?”
黄:“胡锦涛上台以后,把大陆对台湾的政策做了大幅度修改,就是不以统一为第一目标,而是以防独为第一目标,推行了一个所谓和平发展的路线,就形成了中美两国共同管理现状。这样一来,陈水扁和民进党在挑动两岸紧张关系来使得中美之间出现不和谐,这样台湾就可以牟取某种利益的战略,就完全失效了。”
记者:“我们知道,中国大陆政府最关注的一点就是在322总统大选的时候的入联公投,黄先生,您觉得从现在立法院选举结果来看,对入联公投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黄:“入联公投、返联公投,我认为到目前为止都取决于两个。一个就是说搞公投的人,国民党的返联公投也好,民进党的入联公投也好,还像不像以前那么积极?还有一个是要看华盛顿与北京的态度。前一段时间我看到,几乎可以说华盛顿与北京联手去打压陈水扁、打压民进党,打得非常厉害。但是,现在这个大选结果出来以后,我个人感觉北京和华盛顿的态度可能会有微妙的转变。道理很简单:这次国民党一下子这么厉害,那么,是不是北京、特别是华盛顿愿意看到民进党就这样垮掉呢?我看还有待观察。就是说,如果马英九再赢了总统,国民党再拿到立法院,那么,又会成为一党独大。一党独大对北京和华盛顿来说,从政治学操控的地方来看,并不一定是个很好的事情。我认为就会出现两个信任度的问题:北京和华盛顿信不信马英九,信到什么地步?从北京来说,它信不信马英九会完全按照他说的去缓和两岸关系?从华盛顿来说,马英九会不会走到统一那边去?所以,北京和华盛顿对马英九的信任度是一个问号。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于台湾政治局势的剧烈的变化,就会导致中国、美国、台湾三地关系也会有微妙的变化,所以现在我们还是有待仔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