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信談寫作《毛的最後一名舞蹈家》(帶圖片)


2004.10.22 00:00 ET

美國民間機構``亞洲協會``和澳大利亞駐美國大使館,星期三聯合舉辦一場新書發佈會,介紹旅居澳大利亞的著名芭蕾舞蹈家李存信和他的新著《毛的最後一名舞蹈家》。李存信在發佈會上介紹了這本書,並簡單講述了個人經歷和寫這本書的原由。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希望就此所作的採訪報道。

《毛的最後一名舞蹈家》一書封面。攝影:Juilan Smibert

李存信的生活經歷,是一個來自農村貧窮家庭的孩子,如何在不可理喻的命運安排之下,靠自己艱苦的努力和堅韌意志,克服重重困難,在事業上步步高昇並獲得輝煌成就的故事。他在文革期間,從成千上萬名小學兒童中被挑選出來, 在北京接受芭蕾舞訓練。他艱苦訓練, 以堅強的意志攻克各種技術難關,在芭蕾舞藝術上達到很高的嫺熟水平,在他受訓的北京舞蹈學院成爲最拔尖的學生。

父母起早貪黑但家裏仍無米下鍋

此後,在1979年美中兩國剛剛建立外交關係之際, 李存信又被選中,作爲第一批出訪西方的兩名中國芭蕾舞演員之一來到美國。此後,李存信又成爲美國休斯敦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蹈家,周遊了許多國家進行表演和參加比賽。他在美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國舉行的多種國際芭蕾舞比賽中,獲得了數枚銀牌和銅牌。1995年,他與澳大利亞妻子瑪麗和孩子移民澳大利亞。此後, 李存信又在澳大利亞芭蕾舞團擔任了4年的首席藝術家。李存信先生在發佈會上向與會者介紹自己奇特的人生時說:(錄音)

通常在一生的歷程當中,會有一些機會.有心的人,有勇氣的人,有頭腦的人會抓住這些很小,很一般的機會,把它變成一個非常偉大的...,全部都是在一個人的所作所爲。

李存信於1961年1月26號出生于山東青島附近的一個貧窮村莊。他在家裏排行第六。他童年時期的最深刻記憶之一, 就是家裏從來沒有足夠的糧食,每天晚上餓着肚子入睡。他童年時對父母的記憶, 是他們每天起早貪黑,不斷地操勞,但家裏仍然總是無米下鍋。另外, 他父母雖然從來沒有受過教育,但卻在孩子們心靈中播種了做人最起碼的標準:即誠實感和志氣。李存信還特別談到了母親在生活那麼艱苦的條件下,依然還是以母親特有的能力,時刻讓孩子們體驗到母愛。

li.cunxin-150.jpg
本書作者李存信 攝影:Juilan Smibert

被關押生死未卜,獲布什夫婦相助

他回憶說,在他11歲時有一天,4名來自北京的穿戴良好的人士來到他的學校,爲江青的芭蕾舞樣板戲工程挑選培訓候選人。飢寒交迫的李存信,當時根本不懂什麼是芭蕾舞,什麼是藝術。然而,他的老師卻對正在離開教室的那四位人士詢問道,爲什麼他們沒有挑選李存信。就這樣,李存信不可思議地被選中,並開始了他奇特生活歷程的第一章。

1979年他又被派遣到美國休斯敦芭蕾舞團進行學術交流和進修。同年,在他第二次來到美國時,由於無法再忍受當時中國極度的不自由狀況,李存信決定留在美國不回國了。李存信講述說,在他決定留在美國之後,受到了許多來自芭蕾舞同行的幫助和支持。在他被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關押生死未卜之際,當時任副總統的布什和夫人巴巴拉親自與中方交涉將他解救出來。

六年以後,已經當選總統的布什先生,又一次爲了李存信與中國政府交涉,得以使李的父母獲得允許出國訪美,從而使李存信和父母在多年以後第一次團聚。當被問及,他目前是否會選擇返回中國,李存信表示,他永遠不後悔選擇在美國生活,也不後悔去澳大利亞生活,因爲兩國人民都以愛心擁抱了他。他表示,雖然現在的中國比過去要好的多,但爲了孩子他不會選擇在中國生活:(錄音)

身居海外,爲故鄉做貢獻

在新書發佈會上,記者向李存信詢問,他對中國今天成千上萬的、希望爲自己創造美好將來的青年人傳達什麼信息時,李存信用中文表示:(錄音)

李存信的《毛的最後一名舞蹈家》近450頁,用英文出版。他透露說,正在準備爲中國讀者撰寫本書中文版。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希望的採訪報道。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