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求出國遊客改善舉止


2006.09.12 00:00 ET

中國國家旅遊局最近發出通知,要求各旅行社制定計劃,對出國旅遊的中國遊客進行培訓,提升他們的文明素質,改善中國遊客在海外的不良形象。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石山的報道。

這個名爲“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的通知是因爲根據中國的中央領導批示而成文的。香港明報報道說,這位中央領導在新華社的《參考消息》刊登“臺灣人擔心大陸游客不拘小節”的文章上批示“提高公民的文明習慣,抓緊旅行社對旅行團的全程教育”,隨後中國有關部門要求國家旅遊局研究落實的具體措施。

中國一些主要旅行社最近都被要求制定計劃,貫徹“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的通知要求。

報道說,中國遊客在海外有七大不文明習慣,包括:髒、吵、搶、粗、懶、窘、潑等,這些不文明習慣在國外嚴重影響了中國的形象。

英國最近剛剛允許中國遊客入境旅遊,當地一位旅遊公司主管張女士表示,中國遊客確實有很多不文明習慣。

“中國人不會說“謝謝”;有什麼事不會說“對不起”;這裏上車都是排隊,我們中國人都不排隊。有一次我去大英博物館,外面有一些臺階,那裏圍了一圈子在打撲克,用衣服擋這在那裏,又喊又叫的真是給中國人丟臉。人家不會說你哪一個人,人家說是中國人。”

德國柏林某旅行社導遊周女士也表示,中國大陸來的遊客,的確有很多行爲讓人難堪。

“歐洲的酒店現在都不得不開闢出來一些房間給中國團,象在柏林的一個新連鎖酒店,進去以後給每個中國人一張《行爲守則》,上面寫着:‘浴室裏的洗臉盆是用來洗臉洗手的,請不要當成菸灰缸;不要用來當痰盂。’ 有帶熱水壺的、有配上電飯煲的,在酒店的房間就自己做上‘小炒’了,經常把酒店的電保險給燒了,這些是很滑稽的,也很難堪。”

周女士介紹說,許多中國旅遊團常去的旅遊景點和酒店等,現在都設有中文標誌,要求遊客肅靜和不要隨地吐痰等,類似的要求卻沒有用其他語言書寫的。她分析說,中國遊客有些問題可能屬於生活習慣,但有些問題卻是自我中心的意識的反映。問題在於,很多中國遊客似乎並不在意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據中國官方的資料,2005年中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三千一百萬人。德國的周女士說,大量中國人出現在德國,給許多德國人帶來了不小的文化衝擊。

“前幾年在旅遊還沒有這麼旺盛的時候,很多西方人跟中國人接觸比較少,一旦接觸以後對於他是一個非常大的文化衝擊,因爲他們想象中的中國人完全是另外一個形象:說話聲音特別溫柔;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突然一下一大羣的中國人出現的時候他們受到一個特別強的刺激,跟他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英國的張女士,對中國國家旅遊局要求提升遊客文明素質的要求非常贊同。她認爲,這對中國的國際形象非常重要。德國的周女士則認爲,中國人的許多不文明行爲,不是短期就能夠改善的。

“中國人好面子,提醒一句比不提醒好,可是這種事情要想徹底解決不是靠這個來解決,因爲這些文明的習慣是從個人、從家裏開始的。現在如果說整個社會對這些事情不在乎,那就很麻煩。”

周女士認爲,中國從來被認爲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但目前國民的文明素質在海外卻倍受質疑,需要從中國社會文化的現狀和風氣尋找原因。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石山的報道。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