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制度的利弊之爭(二)


2007.07.12 00:00 ET

(歡迎來信與我們分享您對這篇報道的看法)

中國領導人提出瞭解決民生問題,總理溫家寶並在兩會期間表示,解決民生問題首先要着眼於困難羣體。困難羣體生活的改善關係到中國政府政權的鞏固和社會的穩定。困難羣體生活的改善又與中國政府提出的最低工資制度密切相關。不過,這一最低工資制度雖然從整體上看,是爲了維護依靠工資維生的最底層民衆的權益,但其出發點、實施過程以及效果等卻也引發着不同的爭議。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寇天力爲您製作的六集特別報道《最低工資制度的利弊之爭》的第二集。

worker_contract-200.jpg
圖片:湖北建築工人在看新籤的勞工合同 (法新社)

雖然最低工資標準制度顯示着社會對低收入人羣的關懷,保障勞動者付出的勞動所換取的酬金能達到一定水平,但持反對意見人士也從經濟和社會等各角度提出反對觀點和論證,以說明這一制度對勞動者以及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在中國經濟界享有盛譽的自由派經濟學家張五常就曾以“最低工資種禍根”爲題專門撰文,批評中國的《最低工資規定》是嚴重的政策事務,會對經濟的更上一層樓引起很多困難。美國傳統基金會高級經濟分析師詹姆斯謝克在談到最低工資標準問題時,首先以美國爲例,表示這種制度對降低社會貧窮率的效果十分有限:

“ 支持最低工資的人士希望有最低工資法,因爲這是幫助有需要的家庭脫離貧困的方式。但很不幸的是,實際情況卻是,拿最低工資的人主要是職業生涯纔剛剛開始的年輕人,他們有些來自於貧窮家庭,有些卻不是。所以,從最低工資法中獲益的並非都是貧窮家庭。在美國,掙取最低工資者只有約五分之一來自貧窮家庭。如果你想關注提高大學生、高中生的工資和生活,你可以說,最低工資有些幫助;但如果你想的是如何提高整個國家的經濟,制定出令我們的經濟走上富裕的政策的話,那麼,最低工資不會有這種效果。人們希望它能,但它卻不能。它對於降低貧窮率,對於達到原定目標來說,非常沒有效。”

按照謝克的介紹,在美國,受到最低工資標準影響的人羣主要包括剛結束初級或中等教育的青少年、技術 和語言能力低的新移民等,這些人在經過工作、生活的歷練之後,個人條件會有所上升;而社會中成年的低技巧工人相比之下,更屬於應得到社會救助的人羣,卻無法得到真正的幫助。謝克說:

“ 最低工資確實對有些人有利,造就了勝利者;但問題是,它對有些人不利,也造就了失敗者。而這些失敗者更是應受到我們幫助的弱者。對於僱主來說,那些工作技能較低的人士,尤其是一些技能低的成年人,最沒有吸引力;僱主希望用同樣的工資僱那些青少年,因爲他們更易於與人相處,掌握工作技巧快,更靈活。這樣,情況就變得更糟,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弱者就變得更加脆弱無力。”

總的來說,那些技能低的、被擠出市場的人恰恰是我們更應關注的社會弱者

謝克雖然是以美國的情況論述其觀點,但其看法與中國的一些持反對最低工資立場的學者不謀而合。廣東經濟學者、自由撰稿人孔善廣是持反對意見的人士之一。他認爲,在中國,拿工資的人就全國總人口來說,只是個小數目;而佔了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纔是最需要社會關注的底層民衆,而他們又是不拿工資的人,與最低工資更是無緣:

“ 政府定出來最低工資標準根本是沒好處的。整個社會來講呢,要拿最低工資的人,或者說需要最低工資保護的那些人,真正很多嗎?並不是很多!這類人對社會的比例並不是很大。關鍵在於中國很特殊,有幾個億的農民,關鍵還在這一點。在農村,人口最多,佔的比例卻還更少,在教育、醫療等等公共服務這塊,與城鎮是不對等的,起點就不對等。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包括出來打工的這塊,不算農業方面的,拿最低工資的人的數量很少啦。所以,(最低工資標準制度)又能提高多少人的收入啊?

就算它能設定比如八百塊錢的最低工資,或者提高到八百五,可八百五也並不是很高啊,它又能提高多少啊?所以,把最低工資標準搞得那麼神聖,(對於提高底層收入來講)其實是不可能的。現在就是把最低工資標準搞的太神聖了,誇的太大了。”

因此,鑑於中國的情況,孔善廣認爲,在中國,設定最低工資標準沒有幫助到社會上最需要幫助的人;而且,鑑於中國近年來經濟高速發展,物價不斷上漲,工資的升幅也只是抵消物價的上漲幅度,甚至存在貶值情況,即使是針對拿工資的城市打工者、技術工人,甚至公務員來說,最低工資制度也達不到實際作用:

最低工資確實對有些人有利,造就了勝利者;但問題是,它對有些人不利,也造就了失敗者。而這些失敗者更是應受到我們幫助的弱者

” 制定最低工資標準,就象是我打份工,我肯定想要我的工資達到那個標準。但爲什麼又有“最低”一詞呢?前提是”最低”工資標準,什麼人才能拿到最低工資標準呢?象他們那些做個職員、公務員的人,是不可能拿最低工資標準工資的。

假如定了最低工資標準是一千,但你現在工資本身都可以拿到一千二、一千五以上了,那麼最低工資標準對你根本就是沒作用的。當然了,你可以把最低工資標準全部設定到兩千,這樣不就更好、大家收入不就馬上高起來了?可高了又怎麼樣?好,原來比如是我拿八百,你拿兩千,技能比我高兩倍;現在最低工資標準就兩千,變成我可以拿兩千了;你原來能拿兩千的,你現在應拿多少?肯定變成五千、六千了。那麼,全部人的收入都高起來了,中國人民銀行就又開始印發鈔票出來了,它一發鈔票,就又通貨膨脹了;一通貨膨脹,物價一高,你原來八百元的生活,現在需要兩千元,還不是一樣!最終的生活水準還不是維持一樣?!”

除此之外,在持反對意見的經濟學者看來,最低工資制度不僅無法達到其既定目標,反而會給經濟帶來一系列重大負面後果,併產生深遠社會影響。其中,在最低工資制度對社會就業的影響方面,許多反對者認爲,制定最低工資,僅保證了部分勞工的權益,然而,在同樣最低薪酬的基礎上,僱主則會聘用技術經驗相對豐富的人,從而又使技能不夠熟練的以及剛踏入行業的年青員工失去工作機會,或在就業中處於劣勢。謝克說:

“ 最低工資總是會產生影響的,它會把技能低的工人擠出市場。這種效果總是這樣的,比如說,如果你必須支付高點的工資,你一定會僱傭技能好的人,而不是技能差的;或者,你必須支付多點工錢的話,你可能會選擇少僱些人。總的來說,那些技能低的、被擠出市場的人恰恰是我們更應關注的社會弱者。”

中國廣東的自由經濟學者孔善廣也持同樣觀點。他結合中國的情況分析說:

“ 如果說,市場上普通一個工人的工資是八百,而你政府偏要定他一千,那麼很多都承受不了。因爲中國不一樣,中國有很多勞動力剩餘,很多人八百就可以了,而你非要定到一千,那就造成了他們找工作難,而我作爲老闆我纔不去請他(做工)。那些最需要最低工資保護的人就很難找到工作了。那些最需要找最普通工作的人才是最需要最低工資保護的人嘛,如果是你的能力比我好一點,我比你差一點,那老闆肯定是請你不請我。我本來一份工是八百,現在政府非要限定老闆最低給一千,那老闆肯定是選你不選我啦。就因爲我的能力比你差一點,我的這份工就沒有了。所以說,定了(最低工資標準)也沒用的。

以前那些學徒都是根本沒有工資的,他們都是學東西的,那現在也是一樣,那些剛畢業出來的學生,能力達不到的話,你偏要定高工資給他也是沒有用的。政府定最低工資標準的目的應該是保護你我這種低層次的打工的,本來八百元就能僱你我的工,現在因爲最低工資標準而變成可能只僱你、不僱我,或者若有能力比我們更強的,那你我就都沒人要僱了。”

孔善廣等經濟學者反對設立最低工資制度的觀點也不無道理。實際上,有關最低工資制度的爭論在經濟學界已存在已久。那麼,針對反對者的觀點,支持者又是怎麼回應的呢?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