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討論中國能源需求問題及影響


2005.05.27 00:00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美國民間學術機構``傳統基金會``星期四舉行專 家論壇,討論目前中國能源需求的劇增, 及其對 國際地緣政治的影響. 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希 望的採訪報道.

來自不同民間學術機構的專家分別分析了中國爲 了獲得能源供應而在從中東,中亞到拉丁美洲等 地區開展外交和商業活動, 以及中國能源需求的 不斷增長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影響.

``美國外交政策協會``的副總裁伊蘭-伯爾曼在 談到中國近些年來與中亞國家和伊朗所達成的 大宗能源協議,以及中國在中亞地區的積極活動 時指出, 中國於2004年超過日本,成爲僅次於 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一天大約消耗 630萬桶石油,其中40%多是進口的。中國對能 源的巨大需求不但對國際原油市場造成相當的壓力,而且還引起人們在安全方面的顧慮.

中國身 爲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其能源戰略可能給世 界不同地區的戰略格局造成一定的衝擊。伯爾曼 說: (錄音)

美國國際技術和管理諮詢公司``布茲,艾倫和漢密 爾頓公司``的分析人士艾文-埃里斯則分析了中國 近幾年來爲了獲取能源而在拉丁美洲的活動. 他 指出, 中國近年來能源戰略的重點之一就是與南 美洲不同的能源出產國建立密切關係. 中國國家 主席胡錦濤去年11月訪問了智利、阿根廷和巴西 , 並簽訂了一系列與能源有關的協議. 埃里斯提 出,拉丁美洲對美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而中國 在那一地區的活動,對美國意味着什麼呢? 美國應 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呢? 埃里斯說: (錄音)

據有關資料,中國目前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中,從 中東進口的佔40% 左右, 從非洲的進口占20%. 另據中國官方英文報紙 < 中國日報> 日前透露, 在未來幾年, 中國煤炭短缺現象仍將持續下去, 以至到2010年, 中國將面臨3.3 億噸的煤炭短缺.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希望的採訪報道.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