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洛阳信息网中的洛阳城事论坛今年内两次被当局关闭之后,重新开启。中国有媒体报道说,洛阳城事论坛得以重开,是管理层迫于民意压力的结果。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九月二十二日,洛阳城事论坛重新开张之后,论坛的版主感慨道,经历了一场虚惊之后,网友们的发言平和了许多,表现了克制和温和。中国《民主与法制时报》的报道说,“洛阳城事”是洛阳人气最旺的互联网时政论坛,在四月和九月两次被管理部门关闭,引起网民的广泛抗议,结果也导致“洛阳城事”两次重新开启。
报道说,网友在郑州河南报业网论坛上,贴出了“从洛阳城事被关闭,看地方舆论监督的困难”的文章,指责论坛被关闭,与某个受到批评的政府官员有关。而一些网友表示,洛阳城事九月被关闭,是因为九月十九日论坛上出现“个别网友的过激言论和敏感话题”。不过,有关的报道并没有提及这些过激言论和敏感话题的内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学者李天笑认为,在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络的严格控制下,网络上有限度的鸟笼自由并不让人感到高兴。 “从这个论坛两次被封杀又死而复生的情况说明,中共对民意的取舍有一个阀门,既不让民众在这个方面做得太激烈,不要涉及到、点到问题的实质要害,但是同时又要显示出它的开通、民主。两头都很难把握。所以最终出发点在于‘防’,害怕出事,而不是要真正主动地让民意转化为政府的政策,进行真正的沟通。所以说一关一开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李天笑分析说,绝对控制网络言论,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理论上都无法达到,因此中国政府采用了疏导的方式。“因为中国现在是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封不住,老百姓的意见各方面的都能看到。与其是堵,还不如是有限度地、符合它目的地放进一点信息来。关键问题是它感到这种压力给它造成一点难堪,那就是这样以后还是要把这家老店开开,开开以后如果不行就再关。”
在美国的原电子杂志大参考主编李洪宽说,中国政府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要求宣传部门牢牢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 “中宣部有一个内部精神,为了占领舆论阵地、鼓励大家,党的宣传部门自己办论坛弘扬自己的所谓主旋律。洛阳论坛估计就是这种像《人民日报》‘全国论坛’,是一类性质的。各地的宣传部门都有任务办弘扬他们主旋律的论坛。当然这个论坛有时候就要走调,因为毕竟民意在这儿。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用它们的话讲就是出格的一些言论,比较接近于真实的老百姓心声的这种言论。这个时候共产党就开始受不了了,就开始关掉。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李先生说,一些地方政府采取聘用匿名评论员的方式,将政府需要的言论和舆论,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发表在互联网上,目前这是各地相当普遍的作法。李天笑也认为,互联网为中国政府搜集民意开辟了一个渠道,突破了层层的官僚体制。但是,网络言论被严格限制在官方划定的区域之内,最后这个新渠道也必然被官僚体制再次阻塞。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