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生活不舒心


2007.06.23 00:00 ET

(歡迎來信與我們分享您對這篇報道的看法)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發表了一份有關在城市裏打工的新生代農民工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顯示,現在年輕的農民工家庭責任感很強,也有很強的求知慾,但是他們在城市裏遭受很多不公平待遇,使得他們形成複雜的人格和思維狀態。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申鏵的採訪報道。

所謂新生代農民工是指1980年以後出生的、年齡在16歲以上的青年農民工。目前這個羣體在中國人數已經超過1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報告題爲《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發展狀況及代際對比研究》。他們發現,60%以上的受訪者努力工作的目的都是爲了家人能夠生活得更好。他們工資收入除了支付生活開支外,絕大部分都寄回家貼補家用。今年24歲的黎勝是一位來自河南農村的打工族,現在廣東打工。他說,他很認同這份報告的這個說法:

“說新時代農民工比較顧家,我這一點是比較認可的。我每個月工資能省的我會盡力省下來寄回家裏。能幫家裏的我會盡量幫一點,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這份調查還顯示,97%的新生代農民工表示願意繼續學習,而且他們在學習上的花費遠遠多於上一代青年農民工。他們對子女的培養也是不遺餘力。將近90%的人希望子女今後的學歷在大學以上。

不過,這些年輕農民工的生活狀況卻是不容樂觀。他們大多居住在集體宿舍或是條件很差的工棚。他們渴望象城裏人一樣獲得社會保障和政府的公共服務。報告說,農民工的社會保障現狀只能用“薄弱”來形容,連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傷險和醫療險的投保率都很低,城市的公共服務體系也一直將農民排除在外。黎勝說,城市裏的農民工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

“他們屬於社會最底層,而且做的活是最苦最累的,拿得錢是最少的,沒有其他的保證,每天只能拼命幹活,拼命加班,工資掙多一點。”

黎勝還表示,他希望農民工能夠獲得保險,工資能夠提高:

“我原來那個單位就沒有養老保險,沒有工傷保險,什麼都沒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我感覺最需要的還是要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讓他們安心工作。第二就是工資有待於提高,現在什麼都漲了,物質上的需求也多了,應該豐富他們的生活所需,使他們安心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這份報告的作者還說,新生代農民工正處在培養自尊自信的關健階段,卻很少得到尊重;他們不滿於現狀,卻又由於文化、能力有限,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他們渴望融入現代城市文明卻遭到了城裏人的種種歧視。迷茫、彷徨、憤慨、無助、仇視、嚮往等多種思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生代農民工青春期複雜的人格和思維狀態。不過,在北京的勞工活動人士周國強認爲,農民工在城市裏遭受的不公待遇的原因並不是他們文化水平低或能力有限,也不是歧視,而是體制上的原因。他首先說到他們遭遇的歧視實際上是有錢人對窮人的歧視:

“他們爲什麼沒錢?因爲他們沒有財產,他們只能出賣勞動力,而他又不能控制勞動力的價格,所以備受老闆的欺壓。爲什麼不能控制統一價格呢?因爲沒有自己的工會。你說不是政府的責任是誰的責任?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周國強認爲,如果中國的土地能夠私有化,使農民成爲有產階級,如果中國取消戶口制度,允許農民工有自己的工會組織,那麼現在存在的很多與農民工有關的問題將迎刃而解。

自由亞洲電臺申鏵採訪報道。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