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在如今中国农村地区社会矛盾、官民矛盾突显,使得一些农民很是怀念改革开放前的毛泽东时代。这种令某些改革者头痛的怀旧情绪如何才能被消除呢?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申铧的采访报道。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最近发表一篇题为《为什么会有农民怀念过去的集体化时代?》的文章。文章说,在集体化时代,严酷的阶级斗争氛围固然紧张,生活也很艰辛,但农村的干部群众在生活待遇上,基本上处于一个平面上;“群众专政”的威力,也使得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由于不断有在各种政治运动中失意的城市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农村,以及大规模的知识青年的下乡,使得一部分农村的教育和卫生体系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改革开放后,大批知青和下放的干部返城,一时间农村的文教、卫生岗位出现了人才恐慌,从而导致农村教育、医疗、农技推广等行业的退化,直致发展到今天农民缺医少药,教育萎缩。另外,文章作者说,农村基层政权在农村改革中逐渐演变成只管征粮收税的机器,导致了和农民关系的紧张。
四川自贡的农民刘正有说,他不仅怀旧,而且宁愿回到毛泽东时代:
“现在我们国内大部分50年代的人都比较怀旧,对目前这种风气也看不惯。”记者:“现在像你这种有怀旧情绪的人还想回到5、60年代那种时代吗?”刘正有:“我们宁愿回到5、60 年代,也不愿意呆在现在这个21世纪。因为以前的风气确实很好,晚上可以不关门睡觉,现在到处是杀人抢劫,盗窃,没有诚信,而且官员说假话,官员失去了诚信。”
刘正有如此怀旧不是没有原因。他所在的自贡红旗乡白果村的土地被政府非法征用,农民的生活陷入困难,农民起来维权,但政府却不仅不积极解决问题,还经常动用国家机器用暴力对待农民。
不过,经常深入农村研究农村政治的学者李凡认为,这种怀旧情绪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但也分不同地区:
“沿海地区的农民挣了大钱,你到温州跟农民谈这个,他们会笑掉牙的。这些农民每年、每月可以挣十万、八万甚至于几百万。他不会怀旧,只是说在一些中西部地区经济一直不太好,也没发展起来,相对的集体经济也受到了一些失败。农民挣不到足够养家的钱。这种情况下某种程度上他会怀念,而且过去的时代比较好。我们也去过很多地方,很多地方都觉得毛的时代比较好。”
李凡说,胡锦涛政府确实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农村的现状,但这些政策难以得到落实:
“现在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包括建立农村的福利制度,建立医疗制度,取消农业税等等。确实是想把一部分好处给到农民手里。但是,从实际看到的来讲是说归说,农民拿到的好处比国家要给的要少得多得多。我举个例子,衡阳的农民取消了农业税,但是钱刚一多,地方政府要钱的办法就又来了。他把计划生育的奖励费给卡掉、退耕还林退给农民的钱给卡掉、道路维修费所需要的钱卡掉,统统不给农民,让农民自己去想办法。现在在中国农村政治当中地方政府作用很坏。”
李凡说,湖南衡阳的农民不满现状,很是怀念毛泽东时代,于是一些农民就开始自发组织农会,说这是照毛主席说的去做。但是李凡说,其实在1950年代毛泽东就已经明确说过,不许农民组织农会。张鸣在他的文章中说,为了消除令某些改革者头痛的怀旧情绪,就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包括各中形式的互助合作组织,前提是都应该是农民自己的组织,而不是政府的工具。刘正有很赞成这种说法:
“因为农民自己的组织,只要是政府成立的,只要不认为他们是非法组织,人民群众就可以团结起来解决很多自身的问题。贪官污吏、官商勾结就不可能无法无天。”
不过,李凡认为,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不是把农民组织起来,而是还权于农民,进行民主选举:
“让农民对地方政府形成制衡力量,使得地方政府不敢胡作非为,这是关键。”
自由亚洲电台申铧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