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发文批评各级官员调动频繁

0:00 / 0:00

(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有中国媒体发表文章,批评中国各级官员调动频 繁,不利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者认为,中国 现行的自上而下的干部选拔机制,以及个人集权 等是问题的根源。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 青的采访报道。

中国的《廉政\x{77ad}望》杂志发表的有关中国干部流 动调查的文章说,干部交流是必要的,但不能为 交流而交流。现实中,流动得快的干部好像提拔 得也快。文章认为,目前中国官员的选拔机制, 习惯于上对下,讲究一切行动听指挥。这种集权 于上,甚至集权于个人的现象是中国各级干部频 繁调动的根子。文章举一些县市为例说,有的党 政主要领导10年换了10人,有的地级领导13 年换了7任,成了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给当地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北京独立评论人士刘晓波说,官员的频繁调动是中国从古至今的一 个传统: “因为它的官员授予权主要是来自最高层,是自上而下的这么一种任命制,这种官员的频繁调动是从古至今的一个传统。对于特别是地方官员和各部门官员就怕在一个官位上呆的时间长了,那他的经营的势力就会逐渐地大起来,就有所谓的尾大不掉的现象。“

刘晓波说,当年毛泽东时代就是如此,即各省官员 、各个军区司令员都要频繁调动: “不光调,还要往各种官员里掺沙子。官员配备在中国这种特色是中央权力为了确保对于地方官员的主导权才导致官员的频繁调动,并不是因为谁干得好,谁干得不好。干得好也有干得好的理由给你上调,干得不好就往别的地方调。”

我个人觉得这种调动的行政成本非常高,它不是一个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现象,而是体制的一种必然,特别是当中央政府权威越弱的时候,官员调动就越频繁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政治学教授王建伟同意刘晓波的 看法,他说,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层 干部的调动更为频繁: “这种频繁调动跟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有一定的关系,本意就是不让官员在一个地方做得太久,不然就盘根错节,就发展自己的势力,容易造成腐败。所以官员在古代,象县令什么的在一个地方做不会超过两三年,肯定要调到其他地方去,这个传统在共产党执政下还是有这个问题。基层干部调动非常频繁。这里面当然对杜绝干部焙置地方势力有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流弊。”

王建伟教授说,地方干部的频繁调动,造成了很多 的弊病,第一是:干部不熟悉当地情况,给当地的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第二是:鼓励干部急 功近利: “过分频繁调动使他基本上没有机会熟悉这个地方的情况就调走了,等到要实际要做点事情的时候就该调走了。频繁调动对干部也会产生急功近利的想法,因为在一个地方的时间很短,要做出政绩就要搞那些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因为在一个地方的时间很短,所以要做点政绩否则对你的政绩有影响,这些都是一些流弊。”

北京独立评论人士刘晓波说,干部的频繁调动对行 政资源和当地经济都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他举北京 市海淀区区长最近被调换为例: “比如象最近的海淀区区长的调换,基本上中国是一个官员走了,在位的时候他规划的东西,无论上马的还是刚有图纸的这些东西都要停了,来得新官员要看他怎么通盘考虑。我个人觉得这种调动的行政成本非常高,它不是一个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现象,而是体制的一种必然,特别是当中央政府权威越弱的时候,官员调动就越频繁。”

刘晓波说,自胡锦涛和温家宝主政以来,控制局面 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要靠频繁调动干部来维护他 们的威望。刘晓波说,其实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中国应该做到各级干部任期的正常化,干部的选拔 应通过民选程序,官员的授权机制也要进行改革。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含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