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掃盲任務依然沉重
2006.10.17 00:00 ET
中國官方的最新統計表明,中國目前15歲以上的 成年人中,文盲人數超過1億,其中女性文盲佔 大多數。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含青的採訪 報道。
文盲率是當前國際社會衡量一個國家社會進步、 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中國目前 的文盲率顯示,世界上不到10個文盲中,就有一 個是中國人。香港明報的消息說,中國15歲以上 人口中有文盲1.138億,其中女性文盲佔到70% 以上,爲八千三百八十三萬。對這一數字,北京 外國語大學退休教授、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吳 青女士在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表示:
“我認爲一是數據比較準確;再有一個就是政府失職。中國的義務教育已經20年了。文盲當然要看年齡羣。但從四九年解放到現在已經50多年了,我就覺得義務教育方面國家的投入確實不夠。最近纔有一些政策上的改變,但我覺得仍需落實。如果按憲法第4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那麼關鍵就是政府的責任在哪裏?”
吳青女士曾多次到農村幫助掃盲,她說,掃盲對象 中許多是40、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令人喫驚的 是,在有些地方,12歲的孩子也來參加掃盲。這說明中國的義務教育做得很不夠。
在美國的中國信息中心編輯廖天琪女士也表示,據 她所理解的情況,中國的文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 壯年,她認爲:
“這表示沒有受教育失資人,不是說上一代老一輩的七八十歲的人,他們可能在年輕的時候中國社會的條件更差一些,沒有機會受教育。現在我們發覺這個社會有幾千萬年輕人不會讀書識字的話,這個問題就非常非常嚴重了。當然我現在手邊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和這些青壯年他們分佈的情況,但是單單從這個青壯年文盲的數字就讓人感到驚訝,而且我覺得非常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調查和思考。”
中國教育部官員透露,中國的文盲主要分佈在貧困 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高原地區,文盲人羣以婦女 和散居人羣爲主,掃盲工作難度很大。 在農村,女 童的輟學問題尤其嚴重。分析爲什麼中國女性文 盲佔多數的原因,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吳青女士 認爲,男女不平等是主要原因:
“在貧困地區,家裏的錢只能送一個孩子的話,那就是男的嘛,因爲幾千年來都是男尊女卑。女孩子要出嫁,那就不一定要學。出嫁以後不就是生孩子、照顧老人、做飯嗎? 她們就想不用唸書就能學到,何苦花這個錢呢?所以男女不平等是很主要的。”
在美國的中國信息中心編輯廖天琪女士認爲,中國 城鄉差距嚴重,教育的普及在農村還相當落後,因 此 中國的文盲主要集中在農村、而又以女性文盲居 多,並不令人喫驚, 她接着說:
“據調查200多個縣,普通的小學教育還沒有普及。而且在農忙時期很多家庭都讓孩子到田裏幹活。即使有學校,他們也會失去受教育的機會。特別還有一方面跟傳統觀念有關係,這個就是造成農村人口文盲多,其中以女性佔大多數的原因。”
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吳青女士表示,中國的掃盲 任務異常艱鉅,她希望各級政府和民衆都來監督和 參與這項工作。
目前全球共有約8億文盲,而中國的文盲總人數居 第二位,僅次於印度。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含青的報道。
相關報道
- < 兵馬俑>動作音樂劇洛杉磯首次公演
- 超女紀念碑引發爭議
- 中國開展教育收費專項檢查
- 感染乙肝的新生被強行趕出校門
- 中秋月餅洛城熱賣 口味繁多史上之最
- < 牡丹亭>在洛杉磯演出大受歡迎
- 孔子上美國雜誌封面
- 《美猴王大鬧天宮》赴加全球首演受阻
- 中國 “疲勞教育”問題引關注
- “灰色收入”使中國高校教師收入差距加大
- 紐約舉行祭孔大典
- 北京大學副校長:高校應培養更多藍領(三)
- 本臺專訪李連杰
- 日本媒體報道中國民衆缺乏禮儀知識
- 日本向海外提供電子版漫畫 中國不在推廣之內
- 崑劇《牡丹庭》在加州大學首演
- 上海文廣音樂總編訪美考察手機電視
- 北京大學副校長:高校應培養更多藍領(二)
- 中國要求出國遊客改善舉止
- 北京大學副校長:高校應培養更多藍領
- 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劇院落成
- 中國農村非貧困少年輟學現象引關注
- 近半數中國人不能講漢語普通話
- 千名家長聚集復旦大學門前抗議
- 上海修改初高中歷史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