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遭家长反对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最近引进幼儿情绪课程,在中国首次把生死问题引入幼儿园的课堂。但是,这种有关死亡的教育遭到多数家长的反对。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被称为死亡教育的课程是华东师范大学“比比和朋友”幼儿教育专案中的一部分,老师会通过一个宠物昆虫死亡的故事,引导这些五、六岁的孩子正确认识生命中的生老病死问题。上海青年报报道说,老师甚至会把孩子带到坟墓前,解释什么是死亡等问题。不过,这项涉及死亡的课程,却遭到了大多数家长的反对。

华东师范大学的调查显示,虽然百分之八十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正确认识死亡问题,但却有百分之六十三的家长表示,难以接受幼儿园展开关于死亡教育的活动。

现居美国,曾在北京某幼儿园任职多年的马女士认为,由于社会越来越开放,幼儿过早接触到一些负面的东西,如果不尽早加以引导,对幼儿以及他们成长之后都并没有好处。 (录音)

广东中山大学教育心理学副教授郭丽介绍说,上海的这项课程,实际的名称应该是生命课程,其中包括生命死亡的部分。 (录音)

她说,一直以来中国大陆的幼儿教育中缺乏对有关生命的探讨,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这种缺失引起了一些问题。包括小孩轻视死亡,长大之后却对死亡抱有很大的恐惧,成为焦虑症状的主要原因。 (录音)

据报道,有关生命教育课程首先在北欧创立,后来推广到欧洲和北美,上海是中国首个引进类似教育课程的城市。上海方面计划,逐渐在上海的幼儿园推广这一课程,目前的试点都是自愿性的。

郭丽表示,中国大陆对生命课程的需要比外国更加紧迫,宗教普及的地方,社会对生死问题有一些共识,幼儿对生命的观念主要从家长以及相关社会活动中获得,但在中国这方面极为缺乏,可能对中国人的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

以上是自语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