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日制私塾孟母堂教育部门称其违规办学(三)

“孟母堂”是上海的一家全日制私塾,由上海市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长成立,在12名孩子身上实验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教学内容以诵读中国古典经书,背诵英文原文的莎士比亚戏剧等为主,引发中国教育界人士、家长和专家学者的争议。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有关采访报道。

在上周同一时间的节目里我们谈到,上海全日制私塾“孟母堂”的办学纲领秉承“读经典,尊孔孟、诵莎翁、演数理”,教授从4岁到12岁的12位孩子。在“孟母堂”的教学规划中,“不求甚解,只求熟读背诵”是其明文规定的“教学原则”。新京报援引“孟母堂”创办人吕丽委的话说,“不求甚解”的模仿记忆是儿童的天性,“理解则是未来一生的实践”。吕丽委透露,等孩子基本读完了经典名著以后,便会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讲解,但吕丽委说,讲解不会是系统的,但当学生将这些经典熟记于心之后,相信这些讲解将是醍醐灌顶的。“孟母堂”对学生的考核也主要是以背诵经书为主。“孟母堂” 的老师说,他们把经书分成很多的小段,孩子开始小段背诵,慢慢增加,最后孩子基本可以把全书背出来。对“孟母堂” “不求甚解,只求熟读背诵”教学原则,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的教育心理学家蓝云博士评论说,“孟母堂”的这一教学原则,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大部分发现大相径庭,他接着说:(录音)

蓝云博士接着指出,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应当充分利用,他说,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录音)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系教授林毓生也就此谈了他的看法:(录音) 安徽合肥一家高中的语文教师陈老师对此有不同见解,陈老师说,在培育儿童的语言能力方面,不求甚解的传统教育模式比现代模式要更科学一些:(录音)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系教授郑再发对此有相似的见解,郑再发教授说,语言教学有其特殊性,语言不是理解了就可以说,就可以写,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要把语言内化成他们内心的东西:(录音)

郑再发教授认为,不求甚解与求甚解的知识同样重要:(录音)

当然,郑再发教授说,语言是要创造的,而语言的创造能力就不是语言教育能够训练出来的。但郑再发教授说,创造力的先行过程是内化,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熟读背诵的阶段:(录音)

好,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就播送到这里,在下次同一时间的节目中,我们将继续就上海全日制私塾“孟母堂”的问题进行探讨。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含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