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从元月一号开始,允许外国新闻机构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市设立记者站。这是中国政府允许设立外国记者站的第五个城市。熟悉此间情况的人士告诉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申华说, 这虽是中国政府迈出的更加开放的一步,但是外国记者在中国进行报道仍然面临很大压力.
沈阳是继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之后,第五个允许设立外国记者站的中国城市。外国新闻机构需向中国外交部新闻司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才能在沈阳设站。记者站建立后,受辽宁省政府外事办公室管理。去年底,吉林化工厂爆炸引起松花江污染事件,还有辽宁发生禽流感的消息,中国政府振兴东北的决策等等这些因素都使得媒体记者对东北地区投入更多的关注。在中国积极从事维护艾滋病感染者合法权益的活动人士胡佳与在中国的外国记者来往很多。他说,允许在沈阳设立外国记者站当然是件好事,但是这些外国记者的工作常常受到中国政府的干扰这一事实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 (录音)
外国驻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主要由中国政府在1990年颁布的《外国记者和国外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来规范。除此之外,外国驻华记者还受到其他方面的干扰。众所周知,中国本地的记者和新闻媒体都是受控于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最高级机构是中宣部。但是,据胡佳透露,中宣部对外国记者的约束力不大,改由国家安全部门监控这些记者: (录音)
按照规定,外国记者要在中国进行采访,必须事先获得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同意才行。胡佳说,前不久,英国BBC电视台参与制作的电视片《中国》剧组要到中国采访一些人,其中有些人就不被中国政府允许接受采访,包括并不是政治敏感人士的环保人士梁丛诫先生。不过,胡佳又补充说,现在有不少外国记者并不完全遵从中国政府制定的这些限制言论自由的政策: (录音)
前几个月,英国《卫报》记者本杰明和湖北的人大代表吕邦列一起到广东太石村了解村民罢官的情况,被当地不明身份的人打伤。后来广东政府就是指责本杰明去太石村采访并没有获得批准。胡佳说,这么做的记者也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 (录音)
自从胡锦涛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中国政府收紧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特别是对新闻媒体的控制更加严格。
最近,就有广受读者欢迎的《百姓》杂志的网站被封,以及《新京报》的领导层被撤换。在这样日益收紧的大环境下,为什么要增加允许设立外国记者站的城市呢?这一看似矛盾的做法,在美国北卡大学大众传播学教授赵心树看来,并不难理解,因为他认为,中国有一些政府官员已经意识到,过去控制媒体的做法是不成功的,现在要用新的方式来控制媒体:(录音)
由于中国政府本身处于转型期,造成了转型期的媒体市场畸形的媒体生态,有非常保守的官方媒体,也有非常开放的民间媒体渠道,有打,也有放。这也许就是目前的中国特色吧。
自由亚洲电台申华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