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学校乱收费导致的上学贵、上学难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有评论指出,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不足,学校乱收费是重要原因。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北京出版的《新京报》星期三发表的一篇评论指出,中国上学难、上学贵的首要原因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1993年颁布实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到20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要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但直到2004年,国家财政的教育预算只有国内生产总值的2.79%,与近年来中国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不相适应。特别是在整个教育投入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更是严重不足。
《新京报》的评论文章说,导致上学难,上学贵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引起的“择校热”。重点学校数量有限,于是出现了必须交高达数千元,甚至几万元的择校费、赞助费,才能进入重点学校的现象。“择校热”重了家长的负担,成为产生腐败的诱因。
美国网上杂志《中国事务》主编伍凡, 就中国教育体系的产业化现象说:(录音)
在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较多,而县乡财力相对薄弱,并且缺乏保障,导致许多地区对农村教育“欠账”很多,农村基础教育主要靠向农民收费集资解决。
除了基础教育外,中国的高等教育改为收费制度后,就读大学的花费,除了数千元的学费,还要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这对于城市的工薪家庭来说,已经难以承担,而对那些平均收入大大低于城市的农村家庭来说,要供养一个大学生更是难上加难。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中国社会问题专家夏明教授就此表示:(录音)
中国近年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乱收费,但一些地方和中小学校以各种名义,违反规定乱收费、高收费,一些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向学校或通过学校向学生摊派,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