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谈星期一在北京举行。中国输美纺织品数额猛增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成为中美双方讨论的重点议题。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所做的采访报道。
虽然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已与今年一月一号成为历史,但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的中国,其纺织品出口数额问题不仅没有因此得以解决,而且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量的猛增而变得愈加严重。中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的国际贸易问题专家沈伯明教授认为,中美就纺织品贸易问题的谈判应该参照中国与欧盟的做法。那中美双方此次会谈能否有可能能就纺织品问题达成某种协议?沈教授表示: (录音)
欧盟与中国近期就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盟的数量问题达成协议, 欧盟将中国纺织品进口量的增幅每年控制在8%到12.5%之间。另一方面,中国为了加入世贸组织,在许多方面作出让步,如沈教授提到的农产品:中国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农产品关税从原来的31.5%下降到14.5%。
如果中美双方此次会谈无法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美国东密执安大学经济学教授郑荣烨博士表示? (录音)
世贸组织的原则是消除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和增加市场准入。迄今,美国坚持将中国输美纺织品的年增幅限制在7.5%以内。沈伯明教授认为,要求中国在纺织品输美数额问题上作较大的让步不现实, 其中一个原因是纺织行业在中国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不过,中国北京对外经贸大学一位张姓教授在评论此次中美商贸联委会的目的时说,纺织品问题只是美方一个谈判筹码,美方的首要目的是敦促中国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对此,沈教授有略为不同的看法: (录音)
沈教授认为,中国的幅员辽阔,国民平均收入低,法律意识不强等原因都阻碍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进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效果不彰,从国际唱片行业协会公布的一份报告可窥豹一斑。这个国际组织称:去年全球销售的唱片中,三分之一是知识产权的头号杀手盗版,中国在盗版国家中名列前茅。不过,郑荣烨博士表示,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打击盗版: (录音)
郑荣烨博士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迄今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还是盗版和假冒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不过,在知识产权保护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宣称已在法制、宣传和执法三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