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亚洲视为一个威胁,而应该看成是机遇。这是欧盟贸易专员彼得-曼德尔森星期五向欧洲人发出的呼吁。但是最近受到大量中国纺织品进口冲击的欧洲纺织和服装工业则很难不把中国视为一个威胁。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申华有以下报道:
曼德尔森是在新加坡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的亚洲圆桌会议发表讲话时做这一表示的。他说,现在欧洲人的习惯思维就是,一提到亚洲惊人的经济增长,人们就会想到威胁,而不是机遇。曼德尔森接着说,人们必须看到亚洲市场的增长为欧洲出口商和投资者提供了机遇,而不应该把亚洲看作是一个要毁掉欧洲经济生命线的崛起的巨人。
但是,就在曼德尔森发表这番讲话的前一天,欧盟宣布将对中国纺织和服装进口进行调查,并有可能会对中国某些产品的进口进行限制。
自从今年一月一号世界纺织和服装产品的出口配额制度取消后,中国向欧盟的出口大幅度增加,有些产品的增幅达到百分之五百多。这使得一些欧盟国家的相关企业受到打击,并向欧盟委员会申请限制中国进口。
法国服装工业联合会的负责人波恩里耶向自由亚洲电台说,中国是有很多机会,但不是对每个人都这样:
“当你面临成本差价40%的竞争,你会很难在中国卖出什么东西。法国纺织和服装业有很多中小型企业,他们无法利用中国提供的机会,也无法和中国的出口产品竞争。我完全同意中国是有很多机会,但对我们来讲,这不是件好事。”
在谈到机遇和威胁时,香港大学纺织服装方面的教授张志明的看法与波恩里耶不约而同: (录音)
由于纺织服装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就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长期以来各国都极力保护自己的纺织服装业。西方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业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已经是夕阳产业。张志明认为,按照自由贸易的原则,欧盟不应该对中国的产品进行限制。他建议说,欧洲国家应该进行产业调整,发挥自己的优势: (录音)
对于张志明的这种说法,法国的波恩里耶说,中国人在技术上学得很快,也许现在欧洲在某些产品上还领先于中国,但是不久他们追上来又怎么办呢?更何况中国人善于造假,中国造的欧洲名牌的冒牌货不是到处都是吗?
自由亚洲电台申华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