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工廠涉使用童工受查


2007.06.13 00:00 ET

(歡迎來信與我們分享您對這篇報道的看法)

國際工會聯盟不久前發表報告,指一些生產奧運特許商品的企業使用童工,而廣東東莞市的一個調查組對當地一家企業進行了調查。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石山的報道。

東莞市成立的一個聯合調查小組,對國際工會聯盟報道中提到的東莞利奇文教用品有限公司進行了調查。新華社報道說,調查發現利奇公司曾經將部分產品訂單,發包給當地另一企業,利特公司進行包裝和標貼,而利特公司以每天二十元人民幣的報酬,臨時聘請了當地十多名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工作。不過報道引述利奇公司的解釋說,發給利特公司的訂單,不涉及奧運紀念品中的任何產品。

利奇文教用品公司的一名職員,則對相關的消息一口否認:

職員:“沒有,沒有童工。”

記者:“你們公司是沒有,你們公司有些產品外包給別的公司,是嗎?”

職員:“也沒有外發的。”

記者:“新華社說給有一個叫利特公司的?”

職員:“那都是胡扯,沒有的事。”

新華社的有關報道表示,東莞市有關部門在對利特公司的調查中,沒有發現奧運紀念品產品,但將進一步對該公司進行調查。

東莞市政府的一名值班人員確認了新華社的報道,但表示不瞭解詳細的情況:

“是關於奧運會產品有假冒的是嗎?我好像聽說了,但不是很瞭解。我們這裏是值班室,具體的不是很清楚。”

法新社星期三引述廣東信息時報的報道說,東莞某家企業僱傭了五百多名十二三歲的兒童工作。報道說,這些學生以社會實習的名義在該廠工作,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每星期工作六天,每月獲得四百多元的報酬。

報道引述一些學生的話說,有時候他們必須整晚加班,而且完全停課工作。

中國勞工通訊編輯,現居法國巴黎的蔡崇國表示,中國的企業往往和地方政府有非常良好的關係,所以地方政府就企業違反勞動法規定進行的調查令人懷疑,他認爲只能由獨立的調查機構進行暗中調查,纔可能查出結果:

“調查童工現象不是很容易的。地方政府,特別是地方企業都有一套成熟的辦法來規避這些問題。首先勞動部門的官員跟地方的企業老闆都有密切的聯繫,你人還沒走,他們就有人私下通知,企業就會做好準備。同時即使到工廠去找工人談話,他們也會怕說實話要追究責任丟了工作,所以還是要有獨立組織去調查。這是比較可行的。一個政府,就是在西方也很少說自己的不是,要有獨立的機構和人員去調查。”

國際工會聯盟星期天發表報告,指責一些獲得奧運特許紀念品生產的企業,存在使用勞工和工人超時工作等違反勞工法規的問題。北京奧組委副主席蔣效愚在香港就此問題表示,將對這一問題進行徹底調查。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石山的報道。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