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副委员长:对党政领导提供虚假数字不能听之任之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日前率领统计法执法检查组到中国全国各地进行了检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有些地方的党政领导从政绩和利益出发,授意甚至强令统计机构提供虚假数字。蒋正华说,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申华采访了一些学者,请他们对中国的统计体制把脉开药。下面请听她的报道。

近几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统计数字是否真实有不少议论。有些人认为,中国年年7%以上的GDP增长数字完全不可信。美国的一位教授罗斯基的质疑相当系统和严密。他根据中国的能源消耗、航空旅行、产品品种积压程度、失业水平和消费品价格的变化来判断,认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1998年和1999年最多只增长了2%,并且很有可能收缩了2%。而2001年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官方数据的一半左右。

目前还很难通过独立的途径证实罗斯基的质疑。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顾海滨说,中国的统计数字中,有的造假的可能性大,有的可能性小:

(录音)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承认,在统计部门查处的统计违法行为中,弄虚作假的占60%。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官员假造统计数字的现象呢?加拿大温尼帕格大学经济学教授董晓媛认为,根本原因是中国统计系统不独立以及数字和官员政绩挂钩:

(录音)

蒋正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决不能对这种弄虚作假听之任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但是他没有说将采取什么措施。不过他提出,在政府的四个职能中,以前比较重视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督,现在应该要在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上加大力度。他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政绩数字的问题。但是,董晓媛则认为,如果国企改革不彻底,政府很难从“经营者”转变成“管理者”。她认为,还是应该让统计系统独立:

(录音)

顾海滨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这和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息息相关。另外,他还提到,现有的统计体制也要改变:

(录音)

但是,据顾海滨说,现在中国还没有把修改统计法提到议事日程。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申华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