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随着中共17大的临近,越来越多观察界人士开始关注中国政坛所谓团派崛起的现象,这个现象传达了有关当代中国政界什么样的信息?未来,派系之争与权力平衡在中共党内是否会兼而有之?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驻北京特派员韩咏红25号发表文章称,所谓团派正在中国政坛崛起,而由于团派精英与中国领导人胡锦涛的个人关系,团派的崛起将有利于扭转目前“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窘境,但也引发了中共党内派系斗争的隐忧。台北中央社在第一时间转发了该文主要观点。
旅美政治评论家李洪宽说,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共17大后,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将得以在中国政坛占据上风: “胡的人可能会占绝对上风,从现在他们的不管是大动作,小动作来看都是破釜沉舟,志在必得。从这个角度看,胡的人会安插到各个重要的位置上去,胡的权力会得到进一步的集中。”
在2012年的十八大,五年以后究竟李克强有没有表现,足以说服其他跟他年龄差不多的也是第五代的人物,我们还要关注
但是,香港的政治评论家林和立表示,胡锦涛固然会提拔一些亲信,但也会用一些一般认为与他不同派系的人;胡锦涛会搞平衡:
“从目前的布局来讲,在十七大上团派跟太子党的人物都会进政治局,当然一般都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是团派的头头,很多传闻说他很亲密的一个战友,辽宁省的李克强书记有可能在十七大进入政治局常委,可是在十七大前后获得提升的也会包括不少太子党的人物,比如说薄熙来,习近平也有可能进入政治局,薄熙来可能会接替吴仪出任负责外经贸的副总理,等等。”记者:“习近平作为上海第一把手进政治局几乎已经成定局了,您同意不同意?”“是的,是的,因为他的父亲习仲勋跟胡耀邦的关系很密切,所以这次胡锦涛也提拔他作为上海市委书记。我们不要忘了,中共虽然历来不同的党派有斗争,他们也很讲究派系的平衡,胡锦涛也不可能在政治局或是常委当中光是提拔团派的人物,他也要搞一些平衡,比如说太子党也包括以前跟江泽民关系比较密切的上海邦的人物也有可能一部分留在政治局或是国务院比较高层的职位。”
林和立表示,起码的权力平衡不可或缺。他说,团派既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中国这么大国家,这么多人才,不该由某一派独揽大权: “起码的平衡是需要的,因为中国毕竟地方很大,假如光是团派或某个派别独揽大权,就会对治国有问题。团派都是党务出身的人物,比较擅长意识形态,组织,人事方面的工作,也包括宣传。可是他们对具体的政府工作,尤其是经济,金融,外贸方面可能稍微缺乏一些实际经验。”
一段时期以来,媒体上有关现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将成为胡锦涛接班人的议论从未间断。对此,林和立表示,李克强能否最终成为胡锦涛的接班人--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在2012年的十八大,五年以后究竟李克强有没有表现,足以说服其他跟他年龄差不多的也是第五代的人物,我们还要关注。”
评论家李洪宽说,胡锦涛想用自己信得过的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个权力过分集中的局面对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不利。他表示无法苟同《联合早报》所谓团派崛起有利于扭转目前“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窘境的分析:
“现在胡锦涛就想用他信得过的人,他认为团派更信得过一些,毕竟他在共青团工作多年,有一定的人脉关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假如他这个目的达到了,起用了共青团相对年轻一点的人到重要领导岗位,这样反而让他的权力更加集中了。这样的话他绝对不会搞民主。中国有利于民主方向的发展只能是各派势力有自己的代言人,有人代表地产商,有人代表金融,有人代表农民,工人,有人代表外资企业,可能是这种情况,他摆不平的时候才可能把权力下放一点,把集中起来的权力分散下去让下面的人具体办事,这就是在朝民主方向发展。而新加坡这位学者的观点是一厢情愿,是误导。”
《维基百科》词条“团派”下有这样一节文字:“团派人物特点为大学本科以上之高学历,逻辑、思维能力较佳,谨慎而不张扬;但缺乏管治经验,制定与实行政策时较弱。”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