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控制短期外债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今年境内外资银行的短期外债指标,以控制外债的增长。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短期外债是指一年期以内的对外借债。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最近下发的“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2005年境内外资银行短期外债指标核定工作的通知”两份文件的规定,今年,中国境内外资银行短期外债余额总量为三百四十八亿美元。在此之前,境内外资银行被中国视为境外银行,向外举债并不需要经过中国相关部门的批准。

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去年底,中国境内外资银行短期外债余额约为三百四十亿美元,而在去年第二季度,这个数字一度高达三百七十六亿美元。348亿美元的限额意味着,中国境内外资银行今年向海外短期借债不能增加。

美国奥克拉何马大学金融系教授邵剑平认为,中国控制短期外债的增长,主要是为了阻吓国际游资,防范金融风险。(录音)

根据有关数据,2004年中国外债流量成倍增长,其中短期外债比例大幅增加,到去年年底,在中国的2286亿美元外债余额中,短期外债余额为1043亿美元,短期外债比例超过百分之四十五,而国际公认的安全标准为百分之二十五。

邵剑平教授表示,显然中国外汇管理部门认为,外资银行借入的短期外债是国际投机资金进入中国的主要渠道,需要加强控制。

美国加州的泛亚投资公司副董事长,著名金融投资评论人士草庵居士则认为,中国实际的短期外债余额,已经远远超过了政府公布的数据。(录音)

他估计,这次中国外汇管理部门严控外资银行短期外债和人民币汇率可能发生变动有关。草庵居士认为,今明两年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多事之秋:中国股市崩溃,房地产价格下跌,人民币汇率问题,加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中国承诺在2006年全面开放金融业等。因此,中国银行金融业发生剧烈动荡的可能性不能低估。(录音)

邵剑平教授也认为,中国的银行呆坏帐比例极高,是中国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确实有可能对中国的整个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对境内外资银行短期外债实行总量控制,应该是中国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之一。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