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的發展
2005.03.03 00:00 ET
中國網絡業發展迅速,經營網絡業的公司在美國股票市場上市後,股價也大多有很好的表現. 不過,一名研究中國網絡的海外學者認爲,網絡高度商業化未必能推動中國的言論自由.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江楠的採訪報道.
肖強現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新聞學院中國互聯網項目主任, 並曾任紐約的”中國人權”組織的執行主任. 美國的中文網絡媒體多維新聞日前發表肖強的一篇文章,討論中國網絡媒體高度商業化與言論自由間的關係. 肖強在文章中表示, 新浪網等網絡公司之所以能在中國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同他們重視同中國政府的關係,遵守當局的言論檢查制度分不開.肖強認爲,這些網絡公司需要保全自己的投資和商業利益, 這就給了中國政府控制他們的有力槓桿,使得這些網站在內容上自律.
一般認爲, 網絡言論空間越大,網絡就越有吸引力, 因此,擴展網絡的言論空間是符合商業網站利益的.那麼, 這是否意味這商業網站會爲了吸引用戶,在內容上打擦邊球, 進而逐步擴大網絡言論空間呢? 肖強對這一問題作出了這樣的回答? (錄音)
肖強說,所謂”擦邊球”的概念用在商業網站上並不十分貼切, (錄音)
肖強在文章中指出,要想看到尖銳言論和新鮮思想,人們不應去看大的新聞門戶網站,而是去看網上論壇,或者是新興的博客空間. 肖強認爲,中國政府對網絡言論控制非常嚴格,在這種情況下,博客多是單槍匹馬,因此比大公司更脆弱。但是,博克在推動網絡言論自由方面有很大的潛力, (錄音)
博客空間還是新興事物,即便對一些大城市的網吧經營者來說,也是個陌生的名詞.陝西西安一家網吧的經營者在詢問了同事之後表示,他們沒有聽說過博客這種提法,但他們承認,很多網民都有個人網站.她表示, 到網吧上網的顧客主要在網上作兩件事,一是聊天,二是玩網絡遊戲, (錄音)
中文”博客”兩字是從英文“BLOG”音譯而來, 簡單地講,就是基於個人信息的發佈平臺,可以通過互聯網絡與任何人溝通。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江楠的採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