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新浪网、搜狐网等北京地区的十大主要网站,最近联合发起“网上大讲堂”活动,计划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就一系列专题和学科举办网上讲座。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据人民网报道,北京地区主要网站联合启动“网上大讲堂”,是为了响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号召。中国现在已经有一亿多网民了,主办者称,他们有雄心把“网上大讲堂”办成一个“全民知识共享的大平台”。
多维媒体公司董事长、多维新闻网总编辑何频表示,“网上大讲堂”如果不是迎合某种政治导向,而是为了普及知识、弘扬高雅,那将有利于克服大众媒体所存在的某种低俗化倾向:
“现在的网络或者是普遍的媒体的特质是走向低质化、低俗化,以低俗的八卦新闻来抢眼球,那么这些网站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一个普及性的教育讲座,这对提升整个媒体的品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方向。只不过是这些媒体采取统一的行动使我们难免有点怀疑。这些行为背后是不是有人在进行导向,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市场的导向、一个自由的导向,是一个专业的导向,而不是一个政治的导向。”
自由撰稿人、评论家李洪宽表示,只要“网上大讲堂”体现思想自由、言论自由,那就是一种值得欢迎的创举和进步:
“ 我听到这个消息有点震动。当然现在我唯一有所担心的就是它在中国,言论比较收敛的一个地方,这个形式不错。如果这个事情是在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的话,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充分利用现有的,最新的传媒技术来达到传播思想和观众进行多渠道的交流的一种新的形式。我觉得很有创意。谈一些中性的话题,更多的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就业、赚钱或者是养生长寿等,用这种形式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李洪宽表示,多媒体教学有助于主讲人和受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对于千百年来中国人所习惯的那种被动教学将是一种突破:
“中国人在过去,尤其是对学者、教授授课过程中又很多放不开的东西。首先中国人讲的师道尊严几千年的一个传统。学生作为听众是绝对不能够直接去反驳教授有可能讲错的内容。当一个正常的、比较自由的交流过程中,这些东西都是一种互相学习的过程,而互联网新技术,通过多媒体允许读者、观众现场直播、现场反映、现场提问,这是一个突破几千年传统授学方式的一个尝试,我到愿意这样。”
多维新闻网总编辑何频说,中国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坛”,在让学术走近大众、让历史贴近生活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希望“网上大讲堂”也能起这个作用。这位评论家表示,中国在学习西方的同时要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
“象中央电视台搞的百家讲坛,就是对一个传统文化的普及。虽然在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认为如果能把学术思想普及和通俗化的话,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一个传播和扩散。这首先是一种肯定。于丹,王立群他们这么受欢迎这也说明,现在中国人一方面在努力学习西方现代科技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传统文化,甚至把能传播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学习自己的传统文化作为努力的方向,这是非常让人高兴的一件事情。现在世界都在全球化,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只有 有自己特色的传统文化才不至于被淘汰。所以中国现在的百家讲坛和网络上类似的东西也反映了中国对自己文化的一种自信和传播自己文化的一种才智的一种表现,这是值得肯定的。”
何频表示,他不一般地反对媒体的联合行动,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社会,媒体应“保持各自的特质”;媒体的联合行动如果是公益活动,那就应予欢迎;而如果没有任何公益性,那就很可能是一种噱头、一种政治行为:
“媒体应该少搞大规模的一些活动,每个媒体应该都表现自己的特质。但是中国的媒体喜欢一起搞一些政治性的活动,这是不值得提倡的,前段时间搞了一个全球优秀华人评比,这完全是一个穴头,是很无聊的,什么大陆的,台湾的,美国的媒体在一起搞,我觉得就像个舞台剧。媒体就应该注重它的公益行为。”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