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面临危机贫发期

中国的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城市目前已经进入危机频发期,所以中国政府应该设立功能完善的危机处理系统,订立紧急状态法,使政府处理危机时有法可依。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中国研究城市管理的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国情国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连玉明表示,中国的大中城市已开始进入“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期。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说,连玉明是在一个名为“东北-沈阳”的论坛上发表上述看法的。

连玉明认为,中国大中城市的年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三千美元。但中国城市在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频发危机。在他看来,中国城市危机有四大特点:即危机事件发生频度高,领域广;人为危机和人为制造危机多;突发灾害容易引发社会危机;危机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杨大力对此表示,触发社会危机频发和人均收入没有直接关系,更重要的是社会不公的问题,它会造成的普遍不满,

(录音)

中共中央党校的连玉明提出,中国城市危机处理的关键是健全安全法制,比如制定《紧急状态法》等,使政府实施危机管理的时候有法可依。不过杨大力教授分析说,中国目前已经有一些现成的法律规定,但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协调,以应付不同的危机,

(录音)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副教授赵鼎新则认为,在许多方面,中国行政系统应付社会危机的能力比其他国家强,但中国的早期预测预防能力则有待改善,

(录音)

赵鼎新进一步分析说,危机处理能力分为早期的预测预防,中期的疏导减压,和后期的处理善后,中国最需要改善的是应对早期和中期的危机,比如降低社会不满的压力,

(录音)

赵鼎新指出,去年的萨斯疫情和最近重庆的民众抗争事件,都反映出中国官方早期处理危机能力的薄弱,这和中国现存行政体制有很大关系,因此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