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建设存在八个方面的问题

中国官方媒体最近发表文章说,现阶段中国国防建设存在武器装备建设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缺乏等八个方面的问题。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本周发表署名姜鲁鸣的有关中国国防建设的文章。作者认为,现阶段中国国防建设面临八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这八个方面是:发展模式,投入规模,建设效益,要素建设, 创新能力,政策制度,平战转换,以及人才建设等。

文章指出,在当今世界,军用和民用两大领域的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商品等,形成互相交流和融合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趋势。在这方面,中国总的来说,军民融合的发展还不够,基本上还处在军用和民用两大体系相互分割、自成体系的状态。

作者认为,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只有以整个社会经济为依托,进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才能以最先进、成本最低的技术保障国防建设。在这方面中国长期落后于世界,潜伏着巨大的隐患。中国国防建设的投入规模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建设的财力投入不足。中国这些年来一直很重视国防投入,但由于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很低,财力有限,因此,国防建设的需求与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美国夏威夷州亚太安全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伊丽莎白-戴维斯女士,就中国国防和民用工业的融合程度说:“中国在军事现代化方面正在做以下两件事:一是希望增加军事工业生产能力,目前中国主要靠从国外购买来满足它对尖端军事装备的需求,中国主要从俄罗斯购买大量先进武器;第二,在军事科技研究方面,中国希望发展类似美国的靠军工工业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来研发尖端武器的制度。因为光靠国家大量在军事工业上的投资来发展军事科研是不够有效益的。”

作者还提出,中国官方建设的效益问题主要表现为,国防建设的效益与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国国防建设整体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防的重复建设依然存在,存量资产利用率比较低。从而降低了国防预算的使用效益。

在中国国防建设的创新能力问题方面,文章认为,主要表现为军事创新的迫切要求与国防建设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当前,中国国防建设中的管理、体制、技术和理论等方面的创新能力都不高。而武器装备的创新能力不强尤为突出,特别是在动力系统、关键性原材料和集成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的设计技术、实验验证技术还不能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成为制约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此外,中国军队的人才建设问题主要表现为,现有人才状况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美国西东大学的杨力宇教授认为,这篇文章的用意在于安抚外界对中国发展军力的忧虑,试图显示中国国防还存在许多问题,外界不必担心:“其实我看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还是针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国防政策的不透明化,目的是让西方的政治人物、西方的军事专家、军事首长来了解中国的国防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几乎没有什么肯定中国国防建设的地方,都是负面的。所以我认为它的目的还是希望能够对付西方世界,但是它有很多重点问题根本没有谈到。比如购买武器就完全没有谈。中国向俄罗斯购买这么大量的很先进的武器,它几乎没有谈。第二就是中国的国防预算表面上看是相当小,但是很多西方专家都认为中国国防预算所公布的数目可能只有真实数目的40%到50%之间,这个问题它也没有谈。中国的国防建设、国防政策的透明化的问题也没有谈。”

文章指出,一方面,中国军队的官兵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比如,官兵的文化科技素质还不高,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人才培养的效益不高等等。同时,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建设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制约了国防科技工业生产出高新武器装备能力的提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