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全球各国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排序中也排名第四。不过,这一第四是倒数的第四。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世界卫生组织共有191个会员国,中国的排名仅仅略好于巴西、缅甸和塞拉利昂。这似乎将中国卫生部长高强去年底针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次评价给量化了,具体化了。高强当时表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 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杨大利教授就此认为: (录音)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去年的一项研究认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改革基本不成功,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小病抗,大病等”的无奈司空见惯。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副部长葛延风认为,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正是由于过多地利用市场化机制,才导致现有卫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公的局面。中国公共卫生政策与经济专家林国红认为,中国需要市场化经济改革,医疗卫生领域作为中国经济的组成部分,不可能游离其外, 目前的问题既不能完全归罪于市场化,更不能以此断定政府要改变目前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方向: (录音)
林果红认为,迄今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其市场化不完善。杨大利教授也认为,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和公平性问题不是市场化改革引起的: (录音)
医疗卫生领域将来如何发展?中国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高卫中表示,医疗卫生领域的“趋利”倾向 要加以控制。未来的医疗改革必须采取“政府主导”的方针。林国红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赞同: (录音)
中国政府目前在总体医疗费用中的公共投入仅占17%,而美国却为45%。几乎是中国的三倍。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改革开放前,中国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发展中国家在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方面的典范。改革开放近30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规模排名成为全球第四,但医疗卫生领域筹资和分配的公平性却让许许多多的老百姓产生一种专家所说的“无所依赖”的集体性焦虑。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