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大陆的大学近日因为招生问题,而引发一连串争执。大陆媒体报导,香港的大学用“银弹”攻势,祭出高额奖学金来收生;但有评论认为,这是一场两种不同教育体制的争夺战。以下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导
近年,香港大学锐意招揽大陆成绩优异的学生来港升学,大陆传媒纷纷报道“抢状元”的现象,区内状元因子十万元的奖学金来港升学,引起议论,更引发“香港高校来大陆争抢尖子生,想把北大、清华挤入二流”的争议。
据报导,例如,四川理科冠军周小天在高考之前,已经确定被保送到清华大学。随后在参加香港科技大学的考试中,她也成功通过。当她获得高考冠军后,清华大学决定奖励她1万元的入学奖,香港大学则开出了58万港币的奖学金,而之前许诺给周小天25万港币的香港科技大学,也马上翻倍,开出了50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而且两所香港高校都承诺专业随便选。
今年香港科技大学共收到6342份申请,较去年倍增,取录151名学生中,5名属各地高考状元。大陆多份媒体报导,香港的大学用“银弹”攻势,祭出高额奖学金来收生。多次到大陆招生的科大理学院副院长吴大琪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吸收人材的做法很正常,一般学生如果没有三十多万以上的奖学金,根本不可能负担来香港就读。面对大陆诸多媒体的批评,他如此响应 (录音)
有评论认为,近日的收生争议可以看成是一场两种不同教育体制的争夺战。香港时事评论员陶杰星期五的专栏评论中提到:尖子来港后,还可以自由阅读各大校园订阅的《苹果日报》、《壹本便利》、《忽然1周》等大陆网警禁制的报刊,凡此种种,都增加特区大学的市场消费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大陆的“尖子”们本身骨子里亲英、恋美、媚日、慕西。据中国内部调查,他们贪恋特区大学“教学理念先进”、“英语授课和外语环境好”,更可以成为跳板,有助“出国深造”。
曾在北京清华念完硕士,而后到香港城大修读博士的一位博士生向本台表示,香港教育制度比较容易和世界接轨 (录音)。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