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施中小学循环使用教科书

0:00 / 0:00

(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中国许多省市从2008年新学期开始,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以减轻学生负担,节约资源。但这一新举措同时也遭到质疑。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采访报道。

春季新学期开始,中国各地的许多中小学生都发现,自己不必再为领到的新课本交纳费用,但有些课本却要好好爱惜,因为它们还要传下去给下一届学生使用。循环使用教科书,对学生、家长和学校来说,都是新生事物,得到许多人的赞同。不少教育界的人士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觉性和责任心,还可以节约资源。不过,虽然循环使用教材的好处显而易见,但还是引发了不少争议。中国官方新华社的报道说,教材循环使用的周期大约为4年,有些学生家长担心,用过的教材破损、不卫生,不如自己掏钱买放心;有些班主任老师也抱怨说,他们要不断告诫孩子不要把教科书弄坏或弄丢,否则要赔偿,而小孩子自我约束力差,肯定会有弄坏弄丢的现象。

本台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几位来自中国各地的人士。上海的一位女士对循环使用教科书的办法表示赞同:

“这个办法是不错,因为现在小学生的费用确实很高。每年都涨得很吓人的。中国人口很多,很多人也不富裕,有的人4、50岁就退休了,又在外面找工作,都是为了孩子。这一部分钱会省很多。”

北京的一位女士说:

“我觉得从小学的时候教科书就应该循环使用,因为每年的书费都很贵。我很早就听说美国和其他国家都是这样循环使用,这样很好。”

记者:“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你会不会觉得愿意用自己的新书?”

“不会,书上有笔记更好。”

南京的一位先生也就此谈了他的看法:

“我认为很好,应该提倡,因为资源问题,象树木越砍越少,每年都用新书对资源的消耗就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会让我的子女用循环书籍。因为书毕竟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看的。书脏了可以洗手,也可以让孩子养成很好的卫生习惯。”

天津的一位学生家长表示:

“我觉得经过特殊处理就可以使用。最主要还可以节省资源,图书消毒之后没有问题。再说现在在校学生都有身体检查,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买新的。国内考完大学的学生也会把书卖给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上面有一些资料,比一本新书更有价值。”

对目前中国开始使用循环教科书的举措,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蓝云博士说,在美国和不少欧洲国家,循环使用教科书已经成为传统:

“美国的教科书也是循环使用,开始不习惯,时间长了我觉得好处不少,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的教科书特别贵。如果每年用一年就扔掉的话就是很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给学区造成了很大的财政负担,因为教科书都是学校买。我觉得从美国的具体情况看,教科书的循环使用是不错的。美国的教科书比中国的厚,一本教科书有5、600页,而中国的只有100多页。”

新华社的报道说,目前中小学教材的不稳定性,也给教材的循环使用带来困难,比如有些地方课本的修订周期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由此让教材从源头上失去循环的可能。蓝云博士对此表示:

“讲到教科书的学科循环,大部分中小学的内容都是基础的,它不像在研究院随着新的研究成果来经常更新内容。不过,就是在我们研究生院用的教科书也要三到四年才有新版出来,不会是今年出一本,明年又出第二本。实际上没有那么多内容需要更新。中小学教的内容是比较基础的,都是各学科的基本知识,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比如物理的牛顿定律几百年都没变。”

蓝云博士认为,中国完全可以向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学习,最大可能地使用循环教材。如果一些家长愿意自己为孩子掏钱购买新课本,也应当尊重他们的决定。此外,蓝云博士说,美国的教科书一般在纸张用材和装订方面质量较高,一本教科书可以用上5、6年。他建议,中国在循环教科书的印制上应当改进,使其美观耐用,能够达到循环使用的效果。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含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