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炎黃春秋》雜誌社副社長吳思


2007.05.18 00:00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歡迎來信與我們分享您對這篇報道的看法)

今年 2月份的中國《炎黃春秋》月刊,刊登了中國人民大學前副校長謝韜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長文,強調瑞典式的民主社會主義纔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統。文章發表後引起爭議。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高山的採訪報道。

yanghuangchunqiu-cover-a-150.jpg
圖片:《炎黃春秋》2007年第02期封面

中國人民大學前副校長謝韜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文章對傳統共產主義的基本理論提出挑戰,認爲中國應該走瑞典式的民主社會主義道路,此文一出,中國理論界的左派人士以及部分退休黨政官員的羣起攻之,中國官方媒體也發文表示反對。但是,《炎黃春秋》雜誌似乎還沒有受到大的衝擊。本臺記者打電話給《炎黃春秋》雜誌社副社長吳思瞭解有關情況:

記者:《炎黃春秋》發表有關文章之後,是不是受到了左派的一些反對意見? 吳思:是的。民間左派開了五次批判會了。

記者:中央領導是不是也給你們施加了壓力? 吳思:沒有。沒有官方的反應。

吳思說,謝韜給民主社會主義模式下的定義有四個要點:“第一點是,多種所有制並存。中國現在已經是這樣了。第二個特點是,社會市場經濟。中國現在也是以市場經濟爲主,至少是在往這個方向不斷完善。第三個特徵是,福利社會主義。福利制度現在正在建立之中,已經在城市大規模地展開了,並且正在向農村展開。這也是正在實現、而且即將實現的東西。從前三點來說,現在正在往民主社會主義模式的方向走。問題不是,是不是可以,而是正在進行之中。第四個特點是,政治體制的民主。如果按照第四個特徵來說,至少在口頭上,官方並沒有說不往那兒走。是要往那兒走的,只不過具體的動作,可能有的人覺得走得太慢了。有各種各樣的評論。但是這個方向也沒有人反對,包括左派也並不反對。所以,從這四個特徵來說,中國要往那兒走,好像不是一個有爭議的大問題。”

《炎黃春秋》雜誌曾經刊登有關中國文革和反右題材的文章,他們爲什麼敢於觸及這些政治敏感話題,吳思對此表示,“首先是純歷史類的東西。登這些東西是免不了的。我們也不能說完全有特權。像其它的歷史類的雜誌,比如《百年潮》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的刊物,也會涉及到文革、涉及到右派。不是完全地絕不能碰。只是尺寸尺度的問題。儘量地說事,議論少一點就行了。”

記者:其它有些刊物登了這些東西好像被停了,編輯被撤職了。 吳思:我們分寸掌握得比較好。另外,我們有一些老先生也都是內部人。

《炎黃春秋》春秋雜誌社副社長吳思說,中國理論界的左派人士攻擊謝韜提出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但他們也沒有提供任何其他選擇:“有根本性反對意見,或者是反對意見比較大的是,中國是不是要搞私有制。但是,按照左派的說法,要堅持公有制前一段大規模的試驗、毛澤東時代的試驗,弊病百出,如何解決?他們也沒有一個好的替代方案。所以我覺得左派他們也不能說要回到完全的公有制、更準確地說是官有制。主張這麼強的左派也極少。”

杭州的獨立新聞工作者昝愛宗認爲,中國改革開放走上不歸之路,市場經濟體制已深入人心,中國理論界左派人士再挑起“姓資”、“姓社”的論爭,已經沒有太多的現實意義. 對於中國官方這次沒有查封處分《炎黃春秋》雜誌,反應相對低調,昝愛宗認爲,這反映出中國領導層不願意過多糾纏於理論上的左右之爭,他們擔心的是如果這類爭論越演越烈,可能威脅到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它現在無暇顧及左右之爭。它怕爭來爭去就爭出來一些對政府的不滿。我們經常說,真理越辯越明。它現在就是儘量不提意識形態。你要是提革命那一派也不好。因爲現在中國是貧富兩極分化。窮的太窮,富的太富。而且好些富人是建立在欺壓窮人的基礎上的。如果歌頌共產黨賴以起家的革命理論,往往會產生新的共產黨,也就是以前打土豪、分田地、鬧革命的共產黨。這更將危害社會。”

昝愛宗指出,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國政府新聞監管部門仍然嚴格控制媒體公開發表對文革、反右運動歷史的研究,以及討論政治改革等問題。與此同時,一些主張改革的人士也深諳其中的尺度,不到關鍵時候不會輕易越過官方的“警戒線”。

以上是本臺記者高山的採訪報道。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