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绳香港演讲政治改革(带录像)

0:00 / 0:00

(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曾三次采访被罢免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的新华社退休高级记者杨继绳,星期一晚在香港大学发表公开演讲,题目是“中国改革三十年 ---- 回顾与前瞻”。在演讲后,他还跟听众就中国政治改革动力与前景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以下是自由亚洲电台林迪的报道。

录像:曾三次采访被罢免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的新华社退休高级记者杨继绳星期一晚在香港大学发表公开演讲,题目是"中国改革三十年 -- 回顾与前瞻"。(记者林迪提供)

杨继绳现在担任被称为改革派重要阵地的《炎黄春秋》杂志副社长. 他在撰写引起广泛关注及讨论的《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一书时,曾三次采访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

杨继绳在星期一的演讲中, 首先论述中国改革的初始状态,他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中有“共和”两字,但实际情况不是如此。他认为,这是一个名为共和实为专制的政治体制。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不是袁世凯,而是毛泽东。毛泽东比秦始皇和历代皇帝更加强大,统治更加严密。

在谈到从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看中国改革的目标时,杨继绳提到,邓小平这一代人所以不了解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一是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二是受意识形态的束缚。

杨继绳在谈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步骤时说:“第一步,党内民主化。党内民主化的空间很大:从党政不分到党政分开;从议行合一,到党内权力三分,从代表直选到总书记直选,从舆论一律,到党内可以公开发表反对意见。

“如果走成了第一步还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就得走第二步:党内派别公开化、合法化。毛泽东早就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但现实中,党内是不能有派别的。如果党内因政见不同而分成不同的派别,并在党章中承认派别的存在、规定派别的政治竞争的规则,这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现代政党政治是多党竞争。党内派别公开化、合法化,就是多党竞争的刍型。”

在演讲的最后部分,杨继绳强调,政治改革需要积极,稳健。一旦激进的民主主义和无政主义者的过激行动使软弱的政权失去控制社会的能力,那些不堪忍受无政府状态的老百姓,就像欢迎救世主一样欢迎专制者。因此他提出,如果执政者有推进中国前进的良好愿望并且正在努力推动中国前进,知识分子对他们的“执政权威”应当持“有限维护”的态度。

在杨继绳的演讲引起阵阵掌声后,在答问阶段,也有听众提出不同看法:

yangjisheng-200.jpg
图片:杨继绳香港演讲政治改革(记者林迪提供)

女听众:你基本还是停留在由党内改革开始,而我的观点是,网络的发展对培育中国公民社会作用很大,是否能带来党外的力量,推动社会改革,如厦门反对PX项目的游行---

杨:我同意,党内改革没有外力,没有环境,也不会改革。

女听众:不过我的意思,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未必只有党内改革一条路----

杨:那也可能。目前情况下,党内必须改革。

男听众:我觉得你还是寄很大希望于精英阵营。这个精英阵营或十七大代表,不是民主选举出来的,你能指望它们怎末改变(现状)?靠既得利益得利者来改变,很困难。应象网络,靠自发起来,迫使他不得不改。

杨:我们要积极,但急躁不了。中国就这样,怎末办?

男听众:你看得下去吗?社会这样不公平,还要等二三十年?

杨:你不得不等啊,你怎末办? 男听众:不得不等吗?象蒋经国一样,开放报禁,报纸一开放,马上就有监督,贪污问题马上就能解决。为什么不能开放?不是办不到。蒋经国一句话,报纸一开放,社会风气马上就改变了。

杨:我不知现领导人自我感觉空间有多大?如感觉空间大,可干很多事。如感觉空间不大,它可能胆子就小,动作也小。他现在的自我感觉,我不太了解。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林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