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华裔教授叶文心(WEN-HSIN YEH),最近创下了两个“第一”的记录:不仅成为该校东亚研究所第一位华裔所长,同时成为该所第一位女性所长。本台记者含青通过电话对叶文心教授作了专访,涉及到叶教授的事业、学术研究领域、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下面是专访的第六部分。
在上次的节目中,叶文心(WEN-HSIN YEH)教授谈到,她的父亲和母亲对她一生的成长有很深的影响,还谈到她之所以最后选择历史作为主攻方向等等。当记者请叶文心教授谈谈她的家庭生活时,叶教授笑着说,他们家人口简单,丈夫儿子加上她,是三人行:
“我们家人口非常简单,丈夫、儿子和我三人。之所以三个人是因为我的父母在台北。我的公公婆婆住的地方里我们有一个多小时车程。我婆婆娘家是苏州,我公公是江苏江阴。我婆婆非常会做菜,所以跟公婆在一块,我她们知道靠我吃饭,我们三人都没有东西吃,所以周末去看公婆回来的时候,大包小包都抱回来。婆婆会把一个礼拜的菜都给我们烧好了。公公婆婆都对我非常好。”
叶文心教授说,她的丈夫在加州的硅谷从事有关互联网的高科技工作,工作时间很长。儿子小时候耳濡目染,常常看到的景象就是父母都在电脑上工作:
“90年代我们儿子还非常小的时候,他工作时间非常长,早上7点上班,晚上不知道几点回家。周末的时候也无所谓,大家都不断在工作。所以我们儿子从小看到的就是父母都在打电脑。我是写文章,他爸爸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我们家三人,我先生搞高科技、我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他今年26岁,他是哈佛大学毕业,读哲学,毕业以后现在纽约。”
叶文心教授笑着说,虽然儿子是学哲学的,与她的历史专业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实际上儿子最佩服的还是爸爸:
“我觉得交了半天的学费,唯一的成就就是儿子大一的时候跟我辩论辩不过,大二的时候是个平手,大三以后我辩不过他。他对世界与人生有他的一套看法。往往也跟父亲沟通,所以他们父子虽然一个学的文,一个学的工,可是也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怎样会有他们共同的想法,所以他们在男子汉大丈夫的时候就一块儿把我抛弃了。”
丈夫与妻子,一个是互联网专家,一个是历史学教授,他们又是如何在生活中 找到共通之处的呢?叶文心教授表示:
“有许多地方有共同的兴趣,比如他喜欢看书,我也喜欢看书。他对本行之外的事情有高度的好奇心,我跟他一样。他有些地方似乎从不同的起点共同往中间点汇合,因为他的学科是高科技,他跟我是伯可利大学读研究生时认识的。我刚开始跟他认识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的逻辑思维分析性非常强,而且对新的事物有很强的兴趣。”
叶文心教授说,虽然丈夫是高科技出身,但两人逐渐在知识方面开始有共同倾向,与丈夫的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多,叶教授说:
“所以,我们在知识方面开始有共同倾向,可是早年我们在一块到时候,我听他讲的大都是科技性极强的高科技的东西,以后话题就逐渐扩展到高科技经营的问题,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事情,然后又扩展到社会跟法律的问题,因为法律问题跟企业经营管理关系非常密切。然后从法律、法律规章制度的建立又进一步把兴趣扩展到人文的问题。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人文价值,因此会定不同的法律,而不同的法律的后面,对于财富、经营、创造,对权力的分配等等有不同的构想,所以能够到今天这一步我跟他又许许多多共同语言。因为他现在已经不讲什么高科技了,他觉得现在最有趣的还是人文历史问题。”
不过叶教授接着笑称,她与丈夫的共同语言多了之后,特别是丈夫对文史发生兴趣,也未尝是一件好事.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含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