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片<颐和园>来美参展 王丹王超华吁尊重创作自由

0:00 / 0:00

(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被中国政府禁演的电影<颐和园>, 获邀在好莱坞「亚美电影节」放映. 六四学运领袖王丹和王超华到场观看本片, 两位看过电影后接受本台专访, 他们表示, 这部电影记录了那一代青年对自己、对国家, 以及对整个民族的情感与反思, 也呼吁中国政府尊重艺术创作自由。下面是萧融发自好莱坞的报导。

wang_wang-1-200.jpg
图片:<颐和园>在亚美电影节放映, 王丹与王超华出席 (记者萧融摄)

这是中国青年导演娄烨的<颐和园>被当局禁演后, 头一次在美国公开放映. 王丹和王超华两位六四学运领袖出席, 成为现场意外的贵宾。

记者:这片子和你预期的故事是相似的吗?

王丹: 我以前就听过朋友介绍这部片子, 对我来说并没有很吃惊的地方. 每个观众对电影都有不同解读, 电影故事写的是爱情, 但通过我的理解, 故事写的是我们八九这一代对国家、对自由、对民主的爱情。

记者:在电影看到一些六四记录片, 唤起你对六四的哪些记忆?

王丹:六四代表的不只是政治意义, 电影隐喻了对民族的爱情, 包括中华民族对「自由」的爱情, 通过这样的背景来反应, 通过电影来反应会更深入一些, 我看了也非常感动。

记者: 电影里也记录了六四当年大学生的生活…

王丹: 非常写实, 尤其在大学宿舍里的画面, 看了很亲切. 参与影片拍摄的(工作人员)很多是当年的学生, 从这一点来看, 可见当局一再强调要淡忘、抹杀六四, 但六四并没有被忘记。

记者: 这部片子在中国被禁, 还到法国去发行DVD…

王丹: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 至少以我了解范围, 这部片并没有完全被当局封锁住. 很多片子通过地下放映, 在北京圈子流传得很广, 我们在外国反倒比较晚看到. 科技发展到今天, 要用专制手段垄断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年也是天安门广场上的高自联常委王超华, 从电影故事看到那一代青年对个人情感与民族情绪的反思.

王超华:这部电影对「人」的, 尤其对女主角的个体, 包括对身体的自觉和觉醒, 都表现的很好、很充份, 可是, 为什么一定会是1988年、1989年? 我觉得这部份表现得不够。

影片里, 解放军连续的枪声, 还原了六四当年的场景. 王超华也呼吁中国政府尽快放开政治干预艺术的手。

王超华:艺术家应该有创作自由, 他们应该有一个空间、范围, 有他们的权力, 来选择如何表达对事物的感受和看法. 他们直接从艺术感觉上认识到对历史的冲击, 都可以从不同 角度去实验, 我们可以不同意、可以批评, 比如说我刚才对娄烨这部电影也有些具体意见, 但是, 他们应该有自由去探索。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萧融好莱坞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