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谈话录引起版权争议


2006.05.07 00:00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最近香港信报连续刊载“赵紫阳与友人谈话”的文章,披露赵紫阳对许多重要事件的看法。原新华社高级记者宗凤鸣表示,该文章是有人盗窃他的文稿在海外发表,要求报社采取措施。宗凤鸣在接受境外记者采访时并且透露,赵紫阳很可能留下了自己对六四事件看法的文稿。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宗凤鸣在接受香港英文南华早报采访的时候表示,赵紫阳失去自由之后,许多朋友建议他撰写回忆录,记录多年来发生过的重大事件。赵紫阳对宗凤鸣表示,不会留下任何东西,但关于八九年的六四事件,他必须有所交代。

宗凤鸣估计,赵紫阳可能留下了他对六四事件看法的一些稿件,但宗凤鸣表示,他并不知道这些稿件现在何方。

香港动向杂志总编辑张伟国表示,根据他所了解的情况,赵紫阳未必真正会留下具体的文字,他更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他对六四事件的看法。(录音)

赵紫阳自从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后,在中国实际上失去了自由,被中国有关当局软禁在北京的富强胡同,直到2005年1月去世。十多年时间,外界许多关于赵紫阳的报道,都表示赵紫阳不认同派军队镇压学生和市民的作法。

香港记者协会副主席,资深新闻工作者谭自强表示,即使赵紫阳留下了任何稿件,也不会对外界判断八九年六四事件有重大的影响。(录音)

最近,香港精诚出版社出版了“赵紫阳与朋友谈话,1992至2004”的书籍,署名作者为“理论”。这篇文章还在香港信报上连载。在赵紫阳被软禁期间和他有多次交往的宗凤鸣表示,该书实际上是盗取了他的尚未出版的“赵紫阳在软禁中的谈话”书稿,其中的赵紫阳的友人,实际上就是宗凤鸣。

张伟国表示,相信是有人获得了宗凤鸣的书稿之后,抢先在香港出版。(录音)

宗凤鸣在海外中文网站发表文章,要求香港信报遵守报业伦理底线,停止刊登这些文章,并调查和揭发该书作者理论,并保留在法律上追究的权利。

香港记者协会副主席谭自强则认为,香港报纸经过作者同意连载文章,在法律上没有问题,所以宗先生只能起诉出版社和作者本人,他认为,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香港的报纸有时很难核实和确认作者的身份,但发现问题应该立即采取措施。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