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西半球的影響
2005.04.08 00:00 ET
美國衆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西半球小組舉行聽證會,討論中國在西半球的影響,及其對美國的挑戰。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林坪的報道。
在星期三的聽證會上,美國國會衆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西半球小組主席,來自印第安納州的共和黨籍議員丹-伯頓說,長期貧困、戰亂、販毒和腐敗等現象使拉丁美洲一些國家難以看到民主的價值,一些拉美國家司法體制薄弱、勞工標準執行不佳、缺乏對人權的尊重,這些都給北京在拉美擴大影響提供了土壤。
丹-伯頓說,在中南亞、中東、非洲和拉美,中國和美國在尋找石油、天然氣和礦藏方面展開競爭。而中國佔用越多的石油資源,美國能獲得的石油就越少。
丹-伯頓表示,拉美礦藏、能源和貨物豐富,吸引中國。中國已經跟委內瑞拉、祕魯簽訂了石油開採協議,並在玻利維亞和哥倫比亞開始了能源勘探項目。中國還有意開採加拿大的油砂礦,提煉重油。
2004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了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古巴,這次訪問,中國和四國簽了400多個協定和合同。對此,丹-伯頓說,
“今後二十年,中國國企要在阿根廷投資近200億美元,用於礦藏、鐵路和其他基礎建設項目。僅在去年,中國國企就向拉美注入了10億4000萬美元,約佔拉美外國直接投資的36.5%。”
丹-伯頓說,胡錦濤訪問拉美后,阿根廷、智利、巴西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商品免徵反傾銷稅。與此同時,中國繼續生產盜版、假冒產品,向西半球傾銷商品、操縱匯率,使得美洲各國對華貿易出現鉅額貿易逆差。
丹-伯頓認爲,中國向拉美各國提供經濟援助,以換取拉美各國在各種國際論壇上對中國的支持。中國希望拉美在聯合國和其他論壇上反對美國,尤其是在敏感的臺灣問題上。過去一年中,多個拉美國家斷絕了與臺灣的外交關係。
丹-伯頓說,
“我認爲,中國在西半球越來越大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影響,在今後幾年會對美國造成嚴重的挑戰。在美國的支持下,拉美各國在打擊腐敗、保護人權、提高政府透明度,以及打擊盜版方面進行了改革。如果我們不加註意,北京的影響會很容易顛覆拉美這些得來不易的改革成果。我們必須努力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美國國務院負責西半球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羅傑?諾列加表示,美國國務卿萊斯在三月份訪問亞洲時曾表態,歡迎自信、和平和富裕的中國的崛起。羅傑-諾列加認爲,在朝鮮半島無核化、反恐、防治艾滋病、薩斯等一系列問題上,美國和中國有着共同的立場,中國目前在拉美地區的活動並沒有對美國構成威脅,
”中國在西半球的影響可能正在擴大,在全球的影響也在擴大。但美國一直是,也會繼續是拉美國家長期的首選合作伙伴。美國的優勢不在於短期的合同,而在於長期的目標和共同的價值觀。“
美國國防部負責西半球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羅赫略-帕爾多-莫勒在聽證會上說,中國在拉美地區的活動不對美國造成直接軍事威脅,但美國仍應警惕中國在情報、通訊、電子戰等方面的進步,以及中國在拉美地區應用這些能力的可能性。 位於華盛頓的民間智庫“傳統基金會”研究員彼得-布魯克斯則表示,
” 毫無疑問,中國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收集情報的活動很活躍,用中國的公司、學生、遊客和情報官員盜取科技和商業祕密,來加強他們的軍事力量和經濟競爭力。“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西半球研究項目主任萊奧登-羅伊特認爲,中國在拉美的經貿活動有利於拉美的經濟增長,拉美地區的繁榮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中國和巴西的關係是拉美地區最爲重要的關係之一,對拉美的發展有積極意義。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林坪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