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事件考驗胡錦濤
2005.08.18 00:00 ET
中國青年報內部考覈標準,以領導幹部表演作爲記者編輯工作成績的主要依據,引起了中國青年報許多新聞工作者的不滿。有鑑於這一爭議已經成爲全社會關注的事件,中青報決定重新研究有關標準,一些專家認爲,這一事件對胡錦濤構成相當大的考驗。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石山的報道。

最新的消息透露,中國青年報的中共黨組星期三決定,要加強力量,對內部考覈標準徵求意見稿進行認真研究,反覆論證,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並且決定成立考評條例修改工作小則,由中青報內部的九名工作人員組成。
事實上,中國青年報內部新聞記者和編輯就辦報方針和媒體獨立報道問題的抗爭,最近兩年以來就不沒有停止過。原上海世界經濟導報編輯,現在美國主辦新世紀網站的張偉國表示,去年盧躍剛的公開信,就已經掀起了軒然大波。(錄音)
張偉國表示,胡錦濤擔任中共總書記之後,提出了意識形態工作要向朝鮮和古巴學習,收緊新聞輿論控制,但另一方面,中國青年報卻在胡錦濤任書記過程中和之後起過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處理中國青年報所引起的風波,是胡錦濤面臨的考驗,也是外界觀察胡錦濤日後政治策略的重要指標。(錄音)
美國的中國事務網站伍凡則分析認爲,中國青年報事件是胡錦濤收緊輿論控制的結果,但卻未必如外界看到的這麼簡單。(錄音)
中國青年報原本在八月二十日生效的考評條例中,把各級領導幹部的讚許和表演作爲記者編輯工作成績的最重要的標準,而讀者的看法只佔一小部分,引起了中國青年報內部許多資深新聞工作者的不滿。本星期,該報資深記者李大同的一封致總編輯的信件,在互聯網上被公諸於衆,使得有關的爭議成爲社會話題。
張偉國認爲,中青報黨組出面是爲了緩和日漸激烈的爭議,而有關的條例有可能被大幅改變。(錄音)
張偉國也認爲,中國的新聞媒體聽從上級黨組織的命令,一直以來是中國新聞界的潛規則,如今有人將之以文件形式制度化,確實是愚蠢的作法。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石山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