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互联网在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中国的公民权利也随之不断扩大。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吴晶制作了共八集的系列节目“互联网和中国公民权利”。

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常常会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给予猛力的一推,甚至使其改变轨道。前几集节目我们谈到,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互动扩展了中国新闻报道的空间,推进了中国公民的知情权。今天我们的话题是:互联网与言论自由,具体地说,也就是互联网对扩大中国公民言论空间的贡献。
(王振宇)我个人以为,人的说话的权利应该是人权当中最基本的权利。当然,人有一张嘴首先要吃饭、要呼吸空气。一旦解决了温饱的问题,那么人们就要讲话了。网络媒体正好在这个方面就满足了人们之间意见的相互交流。
这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赵振宇教授:
(赵振宇继续)人的一张嘴要吃饭要呼吸空气,那是活着;那么要讲话要表达意见,那叫生活。活着和生活是不一样的。
说话的自由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因为自由地讲话是人类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言论自由又是现代社会中一项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因为自由地发表对公共事务的看法是公民社会成长发展的需要。福建省质量管理社的一位编辑因为能在网上就各种问题抒发己见,感到非常爽快。这是他和我的一段对话:
(福建质量管理社编辑)(您上论坛发表意见吗?)有。(什么样的论坛?)论坛一般都是批判社会的。像我这个性一般都是这种类型比较多。(您批判得很辛辣吗?)辛辣谈不上,还算犀利吧。我一般是一针见血,言语可能比较偏激一点,但是是在事实的基础上。(您去的是哪个论坛?)我是看新闻,看哪个论坛好我就上哪一个。(看见哪条新闻有感而发)没错儿。触发我的灵感,有感而发、发表言论。话说出去了人就好像很舒服。(一吐为快)没错。
他只是借助了这个网络空间...因为中国的老百姓、中国的网民、也就是中国的公民不能通过其它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他只能借助于网络...
在民主社会,公民知情权本身并不是终极目的,而是为了使公民在知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发表看法、形成民意、监督政府。可长期以来,中国公共领域的话语权一直被当权者垄断。媒体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当权者和主流知识精英讲话的地方。小民百姓虽然有话要说、却无处可说,甚至害怕去说,只有憋在心里。一方面是话语的霸权,另一方面是说话的恐惧。《公民维权网》站长李健说,
(李健)我刚才说到,一个是法制,一个是让人说话。让人说话有一个困难。你也知道在中国这种环境下,你是不是能说得出来,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现在想说话,可我说不出来呀,我没地方说呀。还一个你说话要战胜恐惧,你说话可能要获罪。
直到互联网的出现,中国的普通民众才有了自己的言论空间。前复旦大学哲学教授、旅美学者陈奎德说,中国的网络舆论在世界范围内都更具特点、更加突出,这是因为互联网是中国百姓唯一的表达空间:
(陈奎德)中国的网络言论为什么在世界各国中是最有特点,而且表现得最突出的呢?因为其它国家大部分都有他发表的空间,所以它网络不是这么突出。而中国呢?因为其它的媒体被封得这么死,中国的传统媒体被封锁得很死很死,老百姓的观点意见思想没有发泄的空间,所以网络就成了一个吸引大家眼球的很重要的空间了。
深圳独立异见人士赵达功也说,
(赵达功)他只是借助了这个网络空间...因为中国的老百姓、中国的网民、也就是中国的公民不能通过其它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他只能借助于网络...
网络给了我们一种激情。因为我们在现实中、包括在纸媒里面的言论尺度非常低。那么上了网以后因为技术性的原因,它开辟了一个新的寻求和传递思想和信息的空间。所以很自然地,你的尺度你的激情就会放得比较大。
进入2000年之后,中国公民开始在网络空间发表言论。互联网信息的浪潮激发人们的思想,网络空间又为百姓发表看法提供了平台。这是几位网友在谈上网发言的感想:
网上就是平台,大家都在一起讨论啊、信息交流啊。人啊把话说出去了就好像很舒服一点了。如果你自己说给自己听好像很无聊,是吧?我说出去,我的责任已经尽到了。
我认为应该很好地利用它,也是大家发表言论的一个场所。科技发展到这一天了,前景应该是很广的。
由于互联网的存在,现在的交流方式有利得多,信箱啊,博克啊等等。
我比较明确地希望在公共事件中作一些参与、一些评论。
在网络时代之前,不要说普通百姓,就是许多知识分子也因为无处发表言论观点而只能把思想文章束之高阁。成都大学法律系教授、知名网络作家王怡思想活跃,勤于动笔,在中青年学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王怡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大量文章无处发表,思想上也缺乏交流对象。他说:
(王怡)我当时主要是写作,我自己在思考或者阅读当中也不断地在写东西。但是这些都是放在自己的抽屉里面,因为现实生活当中缺乏可以交流的朋友,这样的东西在纸媒上也很难寻求发表。
随着网络论坛、BBS和博客等言论网站的兴起,一大批网络作家应运而生。网上论坛在中国刚一出现,王怡就立刻投入其中、驰骋其间。在网上成长和出名的王怡现在是同时活跃于所谓“纸媒”和网媒的两栖写手:
(王怡继续)我是在2000年大约10月份以后开始上网的。2000年的时候是中文网络发展比较迅速、信息获取自由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时候。当时一份挺有名的刊物叫作“天涯”,“天涯”是国内的一个思想性非常强的文学刊物。它作了一个中文论坛叫做“天涯社区”,就是全球华人的一个网上精神家园。我就寻着它的地址到那里去了。我基本上从02年开始,就从网络上的写作有一半开始进入到传媒里面,在一些主流的媒体上都开有专栏或者一些评论。
网络言论空间在短短几年之内,便在中国由知识分子群体、大学生群体而迅速普及成为一般公民发表意见的首选之地。和传统媒体言论空间的权力化和精英贵族化恰成对比,网络言论空间的优势,正在于它的平民化、民主化和虚拟化这几大特点。首先,网上论坛易学易用、成本低廉,有一定基础文化的人都可以学得会、用得起。这就是网络言论空间的平民化或草根性。试想,即使在中国媒体的市场化改革之后,民间要想办报又谈何容易?单是成本之高一般人就不敢问津。《公民维权网》站长李健认为,网络言论空间对迫切需要说话的中国百姓,真可以说是上帝的雪中送炭:
(李健)现在要办一个报纸的话可能得上千万了吧。但是互联网就完全不需要。由于互联网的存在,现在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了,信箱啊、博克啊等等很多东西。如果说有上帝的话,那么互联网就是上帝送给中国人民的一个最好的礼物。
在所有的共产党国家也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过去都有一句口号就是,共产党我们是代表人民的利益的。江泽民来一个“三个代表”,就是说我们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的。也就是说,民意就是我们代表的、我们党代表的。他似乎是中国人民民意的代表、意见的代表。但是现在网络这个东西起来,把他的这个神话一下子就戳破了。网络成为民意的具体表现。
网络言论空间的第二个优势就是民主化,有人称之为“互联网式民主”或“电子民主”。这种民主有两层意思。第一,它一视同仁,平等地向所有网民开放,不分高低贵贱。任何人都可以随时上网,有感而发。第二,网络空间不承认话语的霸权或权威,没有人可以规定说话的内容和方式。网络言论不拘一格多元化,各种言论都享有平等地位。几位网友对上网发言这样看:
这个论坛上边是比较自由的言论嘛,相互各说各的理。
实事求是的。这是一家之言,是我个人的意见,让他参考。不能说我的个人意见肯定要取代你的意见。
自由比真理更重要。不在他说得对与错,主要在于你说。有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大家去说,最后人们就会逐渐去接近真理。
如果说,网络空间的平民化和民主化使普通公民有机会发表意见,那么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制则使他们敢于发表意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赵振宇教授说:
(赵振宇) 在传统媒体上、国内的媒体上,几乎只看得到一派的意见、或者说一种意见。那么现在我们的传统媒体也稍微开放了一点,有各种不同意见,但是还不够。但是我们网络媒体这一点可以说基本上做到了:我想讲什么,我想有不同意见,随时在网上用虚拟的名字发表。
网络言论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制使发言者不须亲临某地与某人面对面进行交谈,而网络发言的虚名制则使发言者可用笔名发表看法,不须验明正身。互不相识的网民可以足不出户,可以隐姓埋名,在家里打开电脑就发言讨论。不仅方便,更摆脱说话的恐惧。只有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网民才可能就许多现实的问题发表意见,体验到直抒胸臆、放言无忌的畅快。网上活跃人士、成都大学教授王怡对此兴奋不已:
(王怡)网络给了我们一种激情。因为我们在现实中、包括在纸媒里面的言论尺度非常低。那么上了网以后因为技术性的原因,它开辟了一个新的寻求和传递思想和信息的空间。所以很自然地,你的尺度你的激情就会放得比较大。
网络空间发言自由、说话畅快,吸引和容纳了数以亿计的人上网发言,即使在现实社会中一些沉默内向的人也会在网上对社会事件讨论得积极热烈。在网络发表言论不仅满足人要说话的基本需求,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民意得到表达。可以说,网络的兴起戳破了权力代表民意、权力就是民意的神话。原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现在美国的陈奎德博士和深圳异议人士赵达功说:
(陈奎德):在所有的共产党国家也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过去都有一句口号就是,共产党我们是代表人民的利益的。江泽民来一个“三个代表”,就是说我们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的。也就是说,民意就是我们代表的、我们党代表的。他似乎是中国人民民意的代表、意见的代表。但是现在网络这个东西起来,把他的这个神话一下子就戳破了。网络成为民意的具体表现。
(赵达功) 网络是不管你三个代表的。网上有一篇文章叫“你凭什么代表我?”说:你凭什么代表我?我知道你凭着手里有枪。如果我不让你代表,你就可以用枪对付我。如果你手里没有枪,如果你和我都遵守了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如果你和我都是平等的,我还会轮得着你来代表吗?广大的网民呢都说他自己代表自己,不需要你什么政党来代表我,也不需要你什么思想什么理论来代表我。我就是我,我就要代表我自己。你代表了我我还说什么呢?我就不用说什么了。对不对?我一切都要听你的了。现在呢,不,我们要说话,我们要自己代表自己。
(陈奎德) 网络言论是民意嘛!
互联网为公共领域中长期沉默的中国公民开辟了说话的空间,网民以知情为前提表达意见,讨论的热点话题往往正是被官方媒体忽略甚至掩盖的问题。公民的网上发言汇集而成公共舆论,越来越多社会问题的提出和重要政策的推动都以网上讨论为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