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道》节目采访编辑、主持制作:白帆
针对中国心理健康的状况展开调查。

近年来,中国连续发生的多起大学校园自杀案件令社会各界震惊。去年十二月初,中山大学北校区一名女研究生在寒风中从楼上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今年三月一日凌晨,华南农大另外一名女研究生跳楼自杀,这是该学校一个月内发生的第四起自杀事件,在这之前的二月二十日,二十二日和二十七日三天,该校一名读本科的男生以及两名女研究生自杀身亡。如果说年轻的本科生是因为年幼不成熟选择自杀的话,那么,年龄较大的博士生自杀更是令人震惊:四月二十八日,成都一名男博士生自杀未遂;五月十六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即将毕业的女博士生自杀。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今年六月底,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文力也跳楼自杀身亡。
据北京的中国社会调查所今年五月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高校1000名大学生所展开的“大学生心理”问卷调查,超过四分之一的被访大学生有过自杀念头。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23%,增长到九十年代的25%,近来已经上升到30%,与此同时,大学生自杀问题近年来呈急剧上升趋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近年来大学校园内自杀悲剧频繁出现呢?深圳心理健康热线--康乐园的工作人员游女士认为,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主要是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而造成的。她说,深圳这边目前主要是学生问题以及(成人)情感问题,他们没有具体统计, 但心理问题一般同季节有关,呈季节性特点,比如现在青少年升学以及玩电子游戏等成为一个主要心理问题。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心理疾病之一,抑郁是一种特殊的心境,它是低沉、灰暗的情感基调,可以从轻度的烦闷、消沉、郁郁寡欢、状态不佳,心烦意乱,到苦恼忧伤和悲观绝望,病人往往感到生活没有意思,做事缺乏动力,思维变得迟钝甚至动作迟缓。如果问题发展严重没有得到很好治疗,很可能导致病人有自杀倾向。不过,心理健康问题在中国一直到近年来才真正引起医学界以及普通民众的重视。调查显示,中国有90%的自杀者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帮助。而且人们往往分不清心理疾病同精神疾病的差别,甚至有忌疾讳医的倾向。同时治疗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北京安康医院一名医生对记者介绍说,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在临床上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他表示,一般来说,病人疯打疯闹了不能控制了,猜疑了,工作生活不正常了,就是精神病,就让他们看门诊医生;否则心理有问题的,看心理医生。不过,心理疾病一般不一定必然就会导致精神病。
我们深圳有十条心理热线,广州也有十条.可以通过收费电话咨询也可以面诊,不过面诊的方式比热线效果好些
心理疾病的出现,催生了在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热线,在一定程度上为心理健康有问题的人士提供了十分必要的帮助。深圳康乐园心理热线的游女士对记者介绍心理热线的情况说:“我们深圳有十条心理热线,广州也有十条。可以通过收费电话咨询也可以面诊,不过面诊的方式比热线效果好些”。
上海一名心理热线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打电话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士很多,有各种情况的病人,她说“多的呀,我们每天都有两三百病人,每年都上升。心理和精神问题我们都看,我们是心理咨询,隔壁就是精神医生”。
太原一名心理医生表示,如果精神问题,就需要药物治疗,但看情况才能决定,很复杂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大,此外心理咨询现在比以前普及了,很多人发现有心理问题,这也是导致心理病人增多的原因。
那么,这些心理咨询热线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心理健康出现障碍的人士呢?北京心理咨询热线的一医生对记者表示,所有问题都在上升,大学生自杀并不奇怪, 原因是多方面的。据悉,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带来问题,给大学生带来很多心理压力,也令他们感受到转型期间的阵痛。据官方统计,2005年有三百万大学生毕业,但就业压力很大。此外,严格考试制度也给大学生造成压力。除了营业性的心理咨询热线以外,在人民大学校园内自杀案发生后,该校进行校园心理健康周活动, 试图帮助这些在低落情绪中挣扎的部分大学在校生。一名教师表示,很多学生心理问题同就业压力有关。人际压力,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等是大学生有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此外,也同独生子女心理脆弱也有关。
那么,究竟心理咨询这些帮助是否奏效呢?中国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在大学校园内之外,其他社会各个群体是否也有心理健康问题呢?中国的心理健康医疗队伍是否能够应付日益严峻的心理健康这一社会问题呢?我们将针对这些情况,在下两集的调查报道中,继续展开调查。
(如果您亲身经历或者了解类似的个案,欢迎给本台记者白帆写信。来信请寄香港邮政信箱28840号,或者发电子邮件,地址是:zhongp@rfa.org来信中请一定注明您的电话号码,以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