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森林 白鹭湖边家产散尽鸥鸟翔集 亿万富翁坐困愁城

(录音):“我好像得了职业病,一听到锯树的声音就不舒服…”

banyan150.jpg

以上是香港商人、环保人士邢怡前的谈话。他曾经是知名的房地产商人、亿万富翁,然而,为了保护家乡的树木和童年的梦想,他目前几乎身无分文。我们将针对邢怡前有几分传奇色彩的经历展开调查。

海南省文昌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中国现代史舞台上著名的宋氏三姐妹的家乡就在这里。文昌市东路镇名人山村曾经是个绿树成荫、鸥鸟翔集的地方,这里有恬静的白鹭湖,湖边是上百年的老榕树、棕榈树、椰子树,香港商人邢怡前就在这里出生并渡过愉快而贫困的童年.

1979年,成年之后的邢怡前追随父亲,到香港去打工。先后当过地盘工人、餐馆洗碗工以及往来中港两地的服装小商贩等,九十年代初的房地产热使得正在海南岛办牛仔服装小厂的邢怡前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亿万富翁,邢怡钱回忆起当年投身房地产的经历说: (录音)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衣锦还乡的习俗,邢怡前在资产已经有两个亿的时候经常返回他的家乡名人山村,当看到阔别了十多年的乡亲依然还那么贫困的时候,并豪不犹豫地开始以各种方式来周济他们,给村里修了水塔,给镇政府捐了汽车,还买了成卡车的布料分送到各家各户: (录音)

然而,令邢怡前震惊的并不完全是家乡依然贫困,而是他童年时生活过的、而且在脑海中经常浮现的家乡生活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让他感到触目惊心:原来波光粼粼的“白鹭湖”已经变成毫无灵气的一潭死水,远处曾经遮天蔽日的森林变得稀疏,天上成群的白鹭等鸟类早已经不知道去向。

于是,邢怡前开始作出努力,尽力挽救家乡的树木和鸟群,想恢复他童年时那里如梦的环境: (录音)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邢怡前投入当地社会各种公益事业共计七百多万元,随手借给老乡们的钱也达到二百多万。东路镇政府的一名官员对记者证实了邢怡前对公益以及环保的大量捐助: (录音)

一开始在家乡环保的时候,邢怡前采取赎买的办法,谁要卖树,他就买下,谁要打鸟、卖鸟,他就出钱制止。渐渐地,他感到这不是长久之计,一九九五年, 邢怡前出资420万港币,注册成立了旨在保护当地环境的“海南怡田农业工程有限公司”,

一九九七年,经文昌市政府同意,邢怡前创办了“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占地三万多亩,覆盖22 个村的一千五百多户人家。

与此同时,他还建立起巡逻队,日夜不停、风雨无阻地在保护区内巡逻,以避免村民乱砍伐树木;此外,他还建立绿化队,将濒临被砍命运的大树移栽到白鹭湖边,而这些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的而且有时不被村民理解的工作邢怡前也心甘情愿地去做: (录音)

据悉,单单十年来买树的费用,就花费了邢怡前四百多万元。由于醉心于保护家乡的环境,无暇打理自己的生意,加上海南的房地产泡沫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破裂,邢怡前两亿元的资产开始急剧缩水,一九九六年开始,邢怡前开始出售资产,先是卖掉大卡车,然后是小汽车.

CHINA_sanya150.jpg
2003年12月5日,海南三亚农民牵水牛过路。法新社照片

到了二零零二年,他在文昌东海岸的五百亩地,因为没有开发被政府收回,他的海边别墅,也因为缺乏资金周转给卖掉了,他的房地产公司实际上已经破产,到了同年年底,他用完了所有的现金和存款,生活都成了问题.

他的妻子不得不开始在香港餐馆内给人洗碗打工,维持三个年幼孩子的生活,保护区更是资金匮乏,原来雇佣的十多个巡逻队员现在只剩下三个: (录音)

据悉,在邢怡前事业处于颠峰的时候,曾经被海南省政府授予“爱琼赤子”的称号,文昌市政府还授予邢怡前为该市的“特别荣誉市民”称号,并赠送他一把纯金的钥匙。二零零三年底,邢怡前向文昌市长提交报告,表示各方面欠他的资金有数百万,希望政府能给他一些贷款支持,但市长的批示只是安慰说:“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难能可贵。困难是暂时的…”。

那么,当地政府为什么不对这位对家乡作出很大贡献的商人、环保人士提供急需的帮助呢?东路镇的一名官员在回答记者这一问题时表示: (录音)

资产散尽、家人不解,政府不施以援手,保护区面临存亡决续的关键选择,多年帮助过的人这时也很少有人对他提供帮助,令邢怡前饱受事态的炎凉,但是,他倾注心血的保护区却给他了丰厚的精神回报。大约从一九九七年开始,邢怡前在他的保护区内又看到童年的风景了:数万只鸟陆续回到茂密的森林中,百年的榕树遮蔽着树下昏昏欲睡的村民。

更令人惊异的是,虽然邢怡前一再向人们介绍说,有数万只鸟已经回到保护区,但因为森林茂密,很少有人相信。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一日,海南文昌欢乐节将邢怡前的“名人山庄”作为分会场举行活动,正当邢怡前上主席台致辞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上万只白鹭出现在白鹭湖上空,令所有人都惊呆了,庆典不得不为之中断.

邢怡前回忆起这一幕,至今仍然感到兴奋和欣慰,认为这是对他舍弃一切所做工作得最好回报: (录音)

据调查,随着邢怡前保护区的发展,区内以及周边的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渐加强,也开始对这位已经落魄的亿万富翁更加充满敬意,一名村民对记者表示: (录音)

邢怡前对记者说,他目前虽然有很多困难,但他对自己所走的路并不后悔: (录音)

他认为,他的保护区还是有前景的: (录音)

作为一名可以舍弃一切保护家乡的环境、保护自己童年梦境的人,邢怡前对记者表示,他长期的环保工作经历已经让他似乎得了职业病: (录音)

如果您亲身经历或者了解类似的个案,欢迎给本台记者白帆写信。来信请寄香港邮政信箱28840号,或者发电子邮件,地址是:zhongp@rfa.org 来信中请一定注明您的电话号码,以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