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北边发源于嫩江,南边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的白头山天池,最后汇入黑龙江,途经吉林、黑龙江和内蒙,是重要的航运通道,也是沿途工业城市哈尔滨、齐齐哈尔以及吉林市的重要水源。此外,松花江水资源丰富,上面建有多座水电站,而松花江流域还盛产鲤鱼、鲫鱼、鳇鱼以及哲罗鱼。松花江是满族语“松阿里乌拉”的转译,就是“天河”的意思。把松花江比作从九天落到地上的天河,概括了它的宽广绵长、富饶美丽和神奇风光。
但是,今年是十一月底的一场工业事故,却让这个含沙土量很低的河流边成了黑色, 并给沿岸的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今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下午一时多,位于吉林市江北区的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的一个装置发生爆炸,引起大火,火灾迅速波及附近工厂,再次引发五、六次爆炸,造成五人死亡,三十人受伤。官方出动五十七辆消防车,两个小时后,大火才在扑灭。吉林化工公司的一名职工介绍当时的情况说,火势很猛: (录音)
另外一名双苯厂的职工表示,大火造成的损失使得双苯厂今年内无法恢复生产: (录音)
然而,真正的损失还不仅局限在双苯厂以及附近的小厂。由于抢救火灾的时候大批有毒的剩余化工原料、爆炸残剩物以及烟尘飘落物被冲入下水管道,流入附近仅有数百米之遥的松花江,在江面上形成八十公里长的“污染地毯”。据中国国家环保局的估算,双苯厂爆炸后进入的苯类污染物约有一百吨。然而,在爆炸发生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吉林市副市长王伟向外界表示,根据分析监测,爆炸不会导致大规模污染,整个爆炸现场以及周边空气合格,水体也没有发生变化。
然而,一个星期后,污染带逼近有近四百万人口的黑龙江省会哈尔滨。迫于公共健康的考虑,哈尔滨市不得不临时关闭从松花江取水的自来水厂,但是,哈尔滨市官方却在十一月二十一日发布了与实情不符合的布告,称市区得供水网络设施需要全面检修,从十一月二十二日起,停水四天。一名哈尔滨市民表示,当时听到政府公告就觉得不可信: (录音)
由于市民得到政府不实消息,加上有地震等传闻,哈尔滨市内一时谣言四起,不少人逃离该市,路上发生堵塞,还有人抢购水和食品,甚至露宿室外,那位哈尔滨市民对记者表示,当时他们确实感到十分恐慌; (录音)
由于局面面临失控,在发布虚假消息之后的第二天,哈尔滨市政府紧急发出通知,承认中石油吉化双苯厂苯胺爆炸事故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然而,就在消息发布后,吉林石化公司的负责人再次表示这次爆炸释放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不是污染物,吉化公司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不会将不合格的水排入松花江,因此哈尔滨水污染不是吉化双苯厂的责任.
然而,同一天,松花江面上出现很多十多公斤重的死鱼,与此同时,国家环保局打破十天的沉默,发布公告承认:由于化工厂的爆炸,导致松花江的水污染事件。当天下午,吉林市委副书记赶到正被污染困扰的哈尔滨,向对方表示道歉和慰问。十二月一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电话会议,一方面通报了松花江严重的污染状况,一方面也承认,由于吉林地方政府没有及时将情况上报,导致国家环保总局错过了将此次污染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发生爆炸的吉化双苯厂要隐瞒爆炸产生的污染后果呢?记者首先询问双苯厂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却说: (录音)
记者又打电话给另外一名工厂的干部,对方却表示: (录音)
记者又试图询问吉林市政府官员,但对方也推说不知情。 (录音)
记者在调查采访这一事件中感到,不论是哪一级的政府官员或者企业领导,一谈到污染事件均推说不知情或者没有权利发布消息。很显然,是有关部门下达了规定才使得他们顾虑重重的。而黑龙江省的省长张左己在谈到断水的时候没有将实情及时告诉给市民的时候说,这主要是怕引起恐慌,他还承认,政府当时的说法是“善意的谎言”。然而,哈尔滨的市民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市民并不是政府所想象的那么幼稚: (录音)
目前在四川成都的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的负责人杨欣分析说,吉林当地的化工厂以及政府没有将消息告诉给百姓是非常不应该的: (录音)
他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录音)
这位民间环保人士认为,总体上说,中国的普通百姓并不了解中国目前环境保护所面临的深刻危机;他认为,在环保等重大问题上,政府应该尊敬老百姓的知情权: (录音)
据调查,因为松花江的污染,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而爆炸事故发生后对外界谎称没有污染的吉林市副市长王伟被发现在家中死亡,初步调查是自缢身亡,目前中央派来的调查组已经进驻吉林和哈尔滨,展开调查,将来是否能公布实情,至今是个谜。与此同时,被污染的松花江正通过佳木斯,并向俄罗斯逼近。记者询问佳木斯的一名市民是否担心食用水的危险,但他说: (录音)
如果您亲身经历或者了解类似的个案,欢迎给本台记者白帆写信。来信请寄香港邮政信箱28840号,或者发电子邮件,地址是:zhongp@rfa.org来信中请一定注明您的电话号码,以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