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文物持续流失 海外藏人追讨祖先遗产(下)
2005.07.21
大家好,我是白帆。在这一集的节目中,我们针对西藏文物流失的有关情况继续展开调查。
在上一集的报道中,我们主要调查了西藏文物和财产从私人收藏者以及寺庙流失的情况,但事实上,西藏文物的流失不仅局限于那些渠道。八十年代初期以来,攫取藏族文化遗产的手伸向了墓地,大批代表西藏文化遗产的陪葬品以及以及岩画被个人或者团体盗窃,遭到严重破坏。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诺木洪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羌中道”的必经之地。仅在该省的都兰县境内,就分布着数千座吐蕃也就是藏族古墓,曾经在古墓中发掘出东罗马的金币,波斯的银币,也有很多展示西藏文化的陪葬品。都兰县的发现曾经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列为一九九六年十大考古发现,这里的墓葬群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就是这样所谓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难免被洗劫的命运。从一九八八年开始,这里就出现大批不法的盗墓者,他们同境外文物贩子勾结,盗掘古墓,甚至动用推土机和炸药,许多古墓被盗掘一空。据不完全统计,在海西州的德令哈地区,2002年有九十座古墓被盗, 2004年又有五十座古墓被盗。都兰县就有一千多座古墓被盗窃,从八十年代初到现在,当地对古墓的所谓发掘是抢救性的发掘,等于是收拾盗墓后的残局。
都兰县热水乡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藏族人对本台记者透露,挖掘古墓的始作俑者竟然是当地一名派出所的所长:(录音)
这名住在古墓群不远的地方、亲眼看到墓葬区被挖得千疮百孔的藏民还对记者表示,目前古墓被偷盗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录音)
那么,为什么当地公安部门没有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杜绝破坏古墓的现象呢?记者就这个问题询问都兰县公安局,对方表示,他们警力和经费不够充足,但对于盗墓的现象,一旦接到举报,他们还是会及时出动警察执法的:(录音)
但是,海西州民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达巴对记者表示,当地的公安受到条件限制,也无法对于盗墓现象有效地进行制止:(录音)
他还表示,因为经费和条件的限制,虽然他们博物馆负责文物保护,但也很难发挥太大作用:(录音)
作为一名牧民出身的文物保护工作者,达巴对于吐蕃古墓目前仍然持续遭到破坏感到十分痛心:(录音)
那么,对于丰富的西藏文化遗产流失、受破坏的现象当地官方采取什么态度呢?记者就这个问题询问西藏自治区政府,对方表示,当地政府是采取积极保护的态度的:(录音)
但是,当记者询问他们采取那些措施保护文物的时候,对方表示不知情,她还表示, 西藏文物被破坏得并不严重:(录音)
对于西藏自治区政府试图将流散在北京的《贝叶经》拿回到西藏的说法,记者询问布达拉公宫文物管理委员会,一名汉族的官员表示,并不存在有关《贝叶经》的纷争:(录音)
不过,他承认有《贝叶经》的流失,认为《贝叶经》是宝贵的文物:(录音)
据悉,中国官方对于非法盗卖西藏文物日益严重的情况,近年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上边提到的青海省都兰县就抓获了一百多名盗窃古墓的嫌疑人,查获文物三千件。2002年,西藏日喀则地区就将九名潜入扎寺伦布寺盗窃的犯罪分子判刑,其中首犯汉人汤加权被判处死刑。但盗窃团伙越来越专业,简直是防不胜防, 此外,寺庙内部的部分官员直接参与盗窃,使得防范盗贼变得更加困难,去年四月,一尊西藏阿里地区山洞内的佛头被盗走,主使人竟然是扎达县达巴寺管理委员会的副主任。西藏日喀则地区扎寺伦布寺的一名喇嘛对记者介绍说:(录音)
他还表示,寺庙文物大权主要掌握在寺管会的手中,那里的喇嘛并没有太大的权力:(录音)
曾经担任青海塔尔寺主持的阿加尔活佛对记者表示,当地的公安机关对于寺庙文物的盗窃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录音)
阿加尔活佛认为,事实上,很多地方官员在这些西藏文物走私的买卖中得到好处,因此或者对盗窃文物的现象不闻不问或者帮助犯罪分子销赃甚至包庇他们,从中得到好处:(录音)
旅居美国的藏传佛教学者白玛旺杰认为,所有西藏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电,就是中央政府对于西藏文化的尊重。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流失的西藏文物属于西藏,属于藏人,中国政府一方面应该采取措施对西藏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另外一方面要将文物和财产归还藏人,并且对于参与盗卖西藏文物从中渔利的政府官员进行严惩, 否则大批文物流失,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录音)
旅居美国的学者仁青扎西认为,总体上来说,中国政府只是希望控制西藏,但对于西藏的文物并不重视:(录音)
他认为,中国政府需要正视藏人的正当要求,在有关保护私有财产的法规已经实施的今天,将藏人的财产归还给藏人:(录音)
据悉,目前流亡海外的藏人纷纷要求被夺取的财产和文物归还他们本人。
(如果您亲身经历或者了解类似的个案,欢迎给本台记者白帆写信。来信请寄香港邮政信箱28840号,或者发电子邮件,地址是: zhongp@rfa.org 来信中请一定注明您的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另外,您可以上网收听本台的节目,网址是 https://www.rfa.org/mandar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