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人:王怡先生 ,中国作家,法律学者 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时间:美国时间3月24日
座谈提纲:
一、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的由来
16年前,欧盟因六四屠杀而对中共政权实施武器禁运,人权问题是武器禁运的法理依据,禁运令明确规定武器出口与人权状态挂钩。显然,是否废除这一基于人权理由的政治决定,首先应该视中国的人权状态而定。
二、 欧盟近年来欲解除禁令的背景
在中国的巨大市场和丰厚订单的诱惑下,自由联盟中的某些大国的对华政策也由说不转向献媚。由法、德两大自由国家的领导人全力推动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就是例证。
以人权问题为法理依据的禁运令,在中国的人权状况仍然糟糕之时,德、法两国领导人声称已经无理由维持“军售禁令”的证据何在!
维持武器禁运,不仅具有保持地区性力量平衡的军事意义,而且具有更为重要的政治意义,即向对自己的国民犯下过屠杀罪错的独裁政权保持压力。在六四后的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关系上,禁运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因为,一个握有强大武力的自由国家与一个握有强大武力的独裁国家,无论对本国人民还是对世界和平,皆具有非常不同意义。从国内政治看,自由国家不会把强大的武力用于镇压本国人民;从国际政治看,自由国家之间无战争。而且,当独裁政权制造人道主义灾难和发动侵略战争之时,当国际恐怖分子制造恐怖主义惨剧之时,自由国家可以利用强大的武力进行干预,以便终止人道危机、打击恐怖主义、甚至推翻暴政。
而拥有强大武力的独裁国家则恰恰相反,即便独裁者暂时不会把武力用于对外战争,起码可以用来镇压本国人民和维持独裁权力,米洛舍维奇用武力进行种族歧视、萨达姆用化学武器屠杀库尔德人,金正日把庞大的军队既用于对内镇压也用于对外讹诈,邓小平用军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六四大屠杀……这些活生生的暴行,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三、 目前何以突然暂缓解禁?
欧盟在《反分裂法》甚嚣尘上之际急切表态,它此刻不会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以免给人以鼓励北京的《反分裂法》的印象。 一名匿名欧盟官员透露,欧洲打算解除军售令,是基于「相信(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已经成熟,然而反分裂法却影响了这种信赖感。」这名官员说,欧盟解除中国军售禁令是一种「政治讯息」,中国通过反分裂法也是一种「政治讯息」,这两种讯息「方向不同」。他说,由于中国通过反分裂法,国际社会将必须「更努力确保中国不会与台湾发生战争」。
英国金融时报二十二日报导,布什政府的强力反对及美国国会威胁报复,已导致一些欧盟国家转变立场,不再支持早日解除对中国武器禁运,同时英国正寻求欧盟国家的外交支持,以便将欧盟解除对中军售禁令决定延至二○○六年。报导中说,瑞典也一直游说欧盟各国延缓作成决定,而比利时和意大利也倾向支持此一立场。
欧洲官员指出,如果在六月前无法达成协议,与华府关系密切的英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后,欧盟解除对中军售禁令的努力将变得更加困难。
纽约时报二十二日也以头版头条报导,欧盟将维持对中武器禁运。报导引述美国及欧洲官员的话指出,除了来自美国的压力,欧洲国家也因为中国悍然通过反分裂法而动摇。他们表示,中国此举动摇了原本推动解禁最力的法国,其态度已开始软化,准备接受短期延缓决定的结果。
纽约时报指出,英国将自七月起接任欧盟轮值主席,首相布莱尔固然同意解禁武禁,但顾虑到美国立场,布莱尔不希望解禁是在英国担任欧盟主席国时发生。因此,如果无法在六月底前通过解禁,欧盟可能要到明年才会处理此一问题。欧盟是由二十五个会员国轮流担任欧盟主席,每一任任期半年。
英国外相史卓二十日受访时指出,有关解除禁运难题,已越来越难解,而中国对台湾的行动已导致「一个困难的气氛」,引发欧洲保守派及自由派人士普遍关切。
在不适当的时间,推出“反分裂法”,搞得天怒人怨,不识天时,自搅乱局。果不其然,今天,纽约时报登出消息:欧盟中止对华武器解禁。这是对胡锦涛的当头棒喝!
北京几年来惨淡经营的献媚蛊惑功夫,一下子又成竹篮打水,落了空。
四、 北京出台《反分裂法》的国际效应
是台湾的轩然大波。台湾执政当局指出《反分裂法》是一部战争法,是企图以武力吞并台湾,直接威胁台湾民主和自由的政体,直接威胁2300万台湾同胞身家性命。对北京通过《反分裂法》,台湾蓝绿两方,同声相应,反应强烈,发出“最严厉的谴责”,朝野还将为此发动3.26大示威,大抗议。
其次,是美国的明确反对。白宫和美国国务院表示,中国方面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它等于是单方面采取了可能会改变两岸关系现状的行动。语言方式虽然仍不脱外交辞令范畴,但实质内容强硬冷峻,清楚明确地表明了台海局势维持现状对美国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性。
相关国家日本,认定北京的《反分裂法》是为了确立对台湾动武的法律根据,并强调,中国这项做法所牵涉的绝非中国内政。如此,日本明确站到了台湾一边,明确地把自己定位为在亚洲对付中国的平衡力量,日本并逐步走向停止对华贷款。这是具有重大地缘政治意义的国家转向。
事实上,早在两会之前,当北京放出风声准备制订《统一法》(后才更名为《反分裂法》)后,美日就已经开始加紧行动反制了。其具体结果,就是前不久宣布的:美日安保条约将涵盖台海地区,美日《周边有事法》已经确定包含台湾海峡。这确实是给了北京一记沉重的闷棍。过去多年来美日(特别是日本)一直不便明确说出来的话,这次终于明确诉诸条约了。这实际上是北京的《反分裂法》给美日两国在道义上的授权。这样,北京强立《反分裂法》,未蒙其利,先受其弊。它已经导致了对北京而言的重大负面后果。
五、 北京出台《反分裂法》的历史后果
恐怕世界上没有任何敌对势力和国家对中共的打击能超过中共自己的《反分裂法》了。北京用《反分裂法》使自己的敌手或潜在敌手相互连接了起来,让过去勾心斗角的他们之间结成了巩固的联盟。本来在“和平崛起”软调催眠下已经逐渐沉寂下去的“中国威胁论”,在《反分裂法》的高调召唤下重新浮出水面。中国的周边国家,重新对中国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忧心仲仲,焦虑以观。
没有什么力量能比《反分裂法》更有效地为中国制造地缘政治的被包围态势了。没有什么方法比制订《反分裂法》更能升高两岸的敌对紧张情势了。没有什么手段能比《反分裂法》更严重地挑战“和谐社会”,并在它的身体里买下一颗定时炸弹了。
国际社所以有如此强烈而几乎一致的反应,原因在他们对法律是极端严肃看待的。
国际社会认定,一把《反分裂法》的利剑悬在头上,中国大陆与台湾双方将来谈判解决问题时,都被大大压缩了可选择的空间。政治本为妥协的艺术。对于极其困难的课题,大政治家的思路常常是,最好为各种可能性预留空间,才不致使自己被逼进狭窄的墙角,没有回旋余地,出现死棋僵局,甚至爆发战争,玉石俱焚。
在政治谈判,外交斡旋中,某方的单方面诉求一旦立法,一旦把话说死,就堵塞了未来解决问题的灵活空间,堵死了可能的回旋余地,很可能陷自己于不利、不义,四面楚歌之境。
北京立法其实是授人以柄,正如军备竞赛一样,北京的《反分裂法》必将开启两岸的立法竞赛。试想想,这边既出了《反分裂法》,那边何尝不可立《反并吞法》?这边授权“非和平方式”解决,那边为何就不能授权“反侵略战争”准备?如此循环竞赛,盘旋上升,非至台海变成火海,不会止息。
北京的主事者本想通过此法来邀结大陆民心,预警和震慑对岸,从而图个安宁。 但是,《反分裂法》一立,在两岸反而制造了更严重的对立与分裂。台湾的民心被严重激怒,与大陆越走越远。同时,北京的统一诉求也进一步在国际上丧失同情,为自己制造了大量敌人和敌意。笔者敢于断言,北京在《反分裂法》法律条文的驱迫下,悍然挑起台海战争之日,就是代表们埋藏的定时炸弹爆炸之时,也将是中共政权分崩离析之时。这就叫: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