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文章“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风波座谈提纲:

座谈人:温克坚先生,中国学者,独立中文笔会会员 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时间:美东时间2007年8月23日

maoyushi200411-200.jpg
图片:茅于轼(博讯网)

座谈提纲:

一、 缘起与背景

茅于轼先生的文章“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在南方都市报发表后,聚讼纷纭。莫筹一是,触动了目前中国最为敏感的社会心理,遂成轩然大波。

。。。。。。

二、 茅文的基本论点

为富人做事是有酬劳的,所以大多数人愿意为富人做事。而为穷人做事很难有酬劳,所以为穷人做事的人比较少。结果,许多人为富人做事,为穷人说话;很少人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这样一个社会是很不正常的,是容易出问题的。所以我要反其道而行之,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

的确有一批人准备打倒富人,再次剥夺他们。

由于并非学术论文,有些概念界定不清晰《如,“富人”、“穷人”,“说话”、“做事”等…..几点值得商榷处:“中国穷了几千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仇富” 需要区分近代民粹主义(“劳工神圣”、社会主义…..等)的传统和悠长的中国民间心理传统。在中国底层社会有杀富济穷的思想,但比重不大,只在社会崩溃,发生大规模暴乱时才有作用。对于大多数中国百姓来说,他们的财富观念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而在正统儒家学说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也就是,富与贫都要遵仁合规。

但文章基本的意旨是清楚的,合理的。有人说,中国现在没有“仇富”意识。如果没有,那么重新崇拜毛泽东是怎么回事?重提“阶级斗争”,要求回到“社会主义”又是怎么回事?中国“的确有一批人准备打倒富人,再次剥夺他们。

三、反驳者的基本论点和情绪

关于薛涌的反驳及其风波

茅老是好人,但难道不能批评吗? -我为什么终止和《南方都市报》的合作

薛涌

为富人说话能为穷人办事吗?

薛涌

四、从这场大争论看中国目前社会状态及其心理